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撥開記憶迷霧
102/02/21
瀏覽次數
11450
民視新聞臺
|
大多數的人都帶著記憶過生活,但是為何有人會失去記憶呢?世界上最有名的失憶症病人H.M.,因為治療疾病,切除腦的一小部分之後,過著只有短期記憶,沒有長期記憶的生活,這表示什麼呢?記憶又是如何儲存和提取呢?一起來撥開記憶的迷霧。
第四十五集綱要
擁有記憶是物種維持生存的重要依據,也是人類傳承文化的關鍵媒介。從時間向度來看,有短期記憶跟長期記憶,內容上有對人的、對事件的、知識的和各種技能的。記憶還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類叫做外顯記憶,一種叫內隱記憶。而不同記憶是由不同的腦部位負責,外顯記憶跟顳葉以及顳葉裡面的海馬迴有密切的關係;內隱記憶則會涉及到不同的神經結構,觸發作用跟感覺皮質有密切的關係,習慣或是技巧的記憶,則跟基底核有關係。至於記憶的歷程,則包括收錄、儲存和提取三個階段,這些原本肉眼看不到的腦細胞動作,和記憶傳導的過程,在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中,漸漸被「呈現」出來後,人類的記憶也因此可以撥開迷霧般的面紗。
國科會「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補助
民視(53臺)2013年02月02日(周六)08:00【科學再發現】全集播出
原節目:
認知密碼
(諾耶廣告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海馬迴(17)
感覺皮質(2)
基底核(4)
推薦文章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