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雲端科技(三):保健雲

102/03/19 瀏覽次數 18170
全國有近2,300萬人需專業醫師的醫療照顧;每名醫師需平均分攤近550人的醫療照顧工作,這樣的負荷可能降低醫療照顧品質,因此普及醫療保健知識與推廣自我疾病檢查及預防,是維護國民健康必須重視的策略。有鑑於此,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2012年11月21日與有線電視業者凱擘大寬頻合作推出全國第一個由民間機構打造的「國民健康雲」健康傳播平台。此平台結合醫療衛生保健知識與數位匯流雲端平台,讓醫師們可向全國家庭提供最迫切需要的正確醫療保健知識;同時,醫師公會全聯會也與凱擘大寬頻共同製播「名醫相隨」節目,透過節目中執業醫師深入淺出的專業介紹及剖析各種疾病徵兆與預防方法,讓全民對各種疾病能達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益,最終達成提升全民健康及減少錯誤醫療知識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之雙重目的;民眾擁有全面性的收看管道,屆時皆可依據自身狀況,選擇任一管道取得專業且保貴的醫療知識,提升健康品質。

「國民健康雲」健康傳播平台設置的觀念重點之一即為保健,而行政院衛生署近來所推動的「保健雲」,即希望可透過雲端科技的技術發展,橫跨不同醫事機構,主動將個人化預防保健資訊推廣給民眾,增進保健知識與自我健康管理的服務,以促使民眾採取助於健康之行動,提升全民健康品質。

所謂保健雲(Wellness Cloud),目的是要讓民眾可以預防疾病,因此疾病預防服務、保健應用、健身服務、甚至養生食物搭配服務等均屬於保健雲的範疇。疾病預防的服務主要希望民眾可藉由定期健康檢查以了解自身狀況,以便及早發現疾病並盡速就醫;然而,每次健檢報告只能告訴受測者當次的檢查結果,無法讓受測者知道自己的健康趨勢是否屬於某疾病的高危險群,因此在保健雲的疾病預防服務中,會希望可幫助受測者分析並建立疾病模型,進而預測疾病的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及醫學團隊曾提出「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建構健康趨勢及疾病關聯性之分析預測系統」,此系統使用醫院裡的病歷資料及受測者的健檢及檢驗等資料,透過資料探勘技術,分析出各項檢測項目的健康風險樣式,並探討此樣式與慢性病的關聯,且利用這些樣式預測疾病的發展過程。此系統的結果可讓醫護人員當成診療時的參考,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

這個研究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健康風險樣式探勘;第二階段為建立疾病預測模組。從受測者的健檢歷史資料中,利用資料探勘(或稱資料採礦)技術找出健檢歷史資料中各種項目的健康風險樣式。首先會先利用資料探勘找出一些關聯法則,關聯法則就是用來表示項目之間的關係,例如:{溫差大,懸浮微粒增加,發燒}→{潛在會發生氣喘},該規則的意思是指當過去幾天發生過溫差大、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且病人本身出現發燒的症狀時,則病人有可能在幾天裡會出現氣喘發作的狀況;關聯規則探勘後,會取得大量的關聯規則,接下來則是要將這些關聯規則進行分類,此種分類方式就有如一位新病人到診所求診時,有經驗的醫生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告知病人罹患的是哪一種疾病,而分類器所建立的分類模組就好比有經驗的醫師一樣,可根據訓練模組進行判斷的工作。第二階段則是利用第一階段所找到的健康風險樣式建立慢性疾病的預測模組,必須指定要預測的目標疾病,且針對現有資料中所有受測者做疾病的判斷。透過此兩階段模型的建立,將可有效針對受測者指定的慢性病進行疾病發展的分析與預測,讓受測者可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上有很多保健應用的服務,主要目的皆為讓使用者可隨時記錄,做為自我檢測的依據。例如:Windows Phone中的血糖日記,目的即是幫助糖尿病患者可注意自身的血糖狀況,並可清楚規畫平時運動量、休息狀況,進而控制血糖;因為乃是開發在行動裝置上,使用者可隨時隨地記錄血糖,且又是電子化,不必害怕記錄會消失。在2013年02月21日登場之「2013電信暨智慧生活展」中,資訊工業策進會即明確表示:「隨著智慧型手機、微型應用程式(Application)、連網裝置之盛行與雲端技術逐漸成熟,行動健康服務 (Mobile Health)在全球興起,智慧健康服務銜接個人健康管理的最後1哩,未來無論從生理資訊、飲食記錄、運動管理都因個人化、行動化、雲端化,提供一次到位的智慧健康服務。」

在健身服務中,國立交通大學曾煜棋教授團隊開發了1套以雲端為基礎之「肢體運動感測網路之社群應用服務平台」,此平台可讓使用者在家亦可與世界各地朋友一起進行太極運動;透過Facebook上的肢體動作顯示,老師或朋友都可指導對方動作是否正確。由於此平台讓使用者在家中運動也可擁有團體參與之感覺,乃增加了使用者運動的樂趣,並確實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其平台開發的技術為讓使用者身上先配戴9顆感測器,而每顆感測器都會將其所解讀到的值送往雲端伺服器進行運算,雲端伺服器再將收到的感測器值進行組合,並將此組合後的值送到客戶端,客戶端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行動裝置或是Facebook,並於收到雲端伺服器送過來的組合值後,即會觸發繪圖軟體,繪圖軟體依此組合值便可繪出使用者動作的模擬圖,最後透過平台上模擬圖的呈現,太極老師或是世界各地朋友均可比對動作是否正確,而達到一起運動、一起切磋的效果。

從上述不論是「國民健康雲」健康傳播平台所推行之保健知識與服務,或保健雲運用之技術,其目的皆是要讓民眾可以落實早期預防、早期治療之觀念,未來隨著科技技術之日益進步,民眾將可獲得最正確又完整的醫療衛教養身資訊。(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