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長程、高速、滑翔飛彈

108/05/15 瀏覽次數 1144

 

現在除了中美貿易戰,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也是國際政治的主要議題。但是我們只注意真刀真槍的威嚇與對抗,卻忽略了管制軍備的努力。例如3月15日,德國、荷蘭、瑞典3國外交部長發起的「軍備控制」會議在柏林召開,國內似乎沒有報導。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跟上科技的腳步」,意思是:新科技會改變戰爭的性質;未來的「政治─軍事決策者」面臨的戰爭與過去的不一樣,因此必須未雨綢繆。所謂改變戰爭的科技,指研發中的武器。

 

4月初,《經濟學人》的一篇報導便以新式的超音速飛彈(HGV)做例子,討論這個問題。音速大約每秒340米(時速1,225 公里),目前各大國研發中的超音速飛彈,飛行速度達到音速5倍。HGV與洲際彈道飛彈(ICBM)不同,飛行軌道主要在大氣層之內;ICBM則必須先穿出大氣層、再重返,然後直擊目標。因此預警雷達無法早期發現HGV。此外,HGV擁有巡弋飛彈的可操縱性,即使預警雷達發現了它的行跡,也無法確定目標,因此軍事指揮官的反應時間很短,政治領袖更短。

 

當然,研發HGV在技術上面臨極為巨大的挑戰。首先,HGV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摩擦生熱導致的高溫可達攝氏2,000度,因此飛彈表面的保護塗層會腐蝕,內部的電子線路會燒毀,外型都會變形。高速飛行造成的震波可能在幾秒鐘之內便使操縱系統失靈。還有,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造成的高溫,會在飛彈周遭創造出電漿(氣體分子因高溫解離成離子與電子),干擾GPS等導航儀器的運作。兩年前,美國空軍研發單位一篇正式的報告指出:「學者並不完全理解超音速飛行的物理學。」

 

現在美國發展HGV的戰術目標是:精確打擊(外科手術式的攻擊行動),中國與俄國卻是用來發射核子彈頭。因此,中、俄的HGV即使精確度不夠,也能完成任務。反正核彈爆炸的毀滅半徑非常大,以公里計,就算偏離目標1公里,都不是問題。

 

參考資料:Hypersonic boom. The Economist, April 6th-12th, 2019, pp.67-69.

 

關於3月的柏林軍備管制會議:https://rethinkingarmscontrol.de/wp-content/uploads/2019/ 03/2019.-Capturing-Technology.Rethinking-Arms-Control_-Conference-Reader.pdf.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