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動翼片:除了前述人類游泳的方式外,擺動的翼片可說是我們最早模仿生物來推進交通工具的例子。我們現在可能無法確定中國人傳統船隻上搖櫓的方式是否得自生物的啟發,還是純粹試誤的結果,但是搖櫓的推進原理與魚類擺尾推進是一樣的。近年日本的研究指出,一般櫓的推進效率與現代設計良好的船用螺槳不相上下,甚至在特別良好的狀況下,其效率可達80%,超過目前一般的螺槳。至於歐美近代的一些發展,則可以確定是來自觀察魚類運動的靈感,這些包括一八四八年英國人佛禮士(Robert Fowles)、一八六二年美國人強生(William H. Johnson)及一九二九年居瑞(Manfred Curry)的嘗試,這些早年的嘗試由於對其原理並非十分了解,顯然不太成功。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機器鮪魚的傳塔菲羅(Michael S. Triantafyllou)教授有這樣的感想:「在實驗室裏模擬的機器鮪魚,只是我們探究魚類游泳奧秘的第一步。當我們的機械模型越精緻,我們越會對自然演化出來的魚類生物讚嘆不已。一旦這些億萬年來神秘的演化過程被一步步地了解,或許有朝一日,人為的設計還可能超出魚類的巧妙呢。」然而,當我們向生物看齊時,美國杜克大學長年研究生物流體力學、比較人類科技與生物演化結果的史蒂芬‧佛格教授,於《貓掌與彈弓》一書中也提出一些他的研究心得,指出一些我們在模仿生物時不該忽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