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大會(COP21),近兩百個參與國家共同簽訂協議,做出設法抑制不斷上升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承諾,致力於減緩全球暖化,達到2050年全球平均升溫不超過2°C的目標,而這份協議已在2016年的COP22前夕生效。台灣雖然不是締約國,但仍然須為地球盡一分心力,因此我國於2015年經由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此法規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為:於民國139年(西元2050年)時的排放量須降至95年(西元2006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0%以下。
綜觀全球,近八成五的能源使用都依賴化石燃料,減低需求與能源效率提升,與發展再生能源或潔淨科技方面同時進行,方能達到減碳的最大成效。能源效率的提升,意謂著透過技術與設計結合,在不犧牲現有生活品質前提下,除了能達到消耗較少的能源或電力量之目的,設備技術的精進,投入研發以及更新相關設備等投資,更能帶來額外的經濟流,降低企業方的能源成本,提高產業競爭力。因此,能源效率是一項具效益的投資項目,另一方面能協助守護能源安全,並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對抗氣候變遷挑戰的一大利器。
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動節約能源,提高整體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來協助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針對供應端與使用端,以下將分為五大部門來分別介紹。
工業部門
首先需要著手老舊設備汰舊換新,工業製程中的鍋爐、馬達等動力設備為能源消耗的大宗,需提高使用效率標準,將不符合的低能源使用效率設備淘汰,並調查主要能源設備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建立參考指標,推廣節能技術,輔導產業進行節能減碳。整合工業區內各產業運作,推動區域能源與資源整合,來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政府也應輔導設置汽電共生系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運輸部門
公共運輸系統的推動可創造高減碳潛能,除了需妥善的大眾運輸系統規劃,加強偏遠地區公共運輸系統可及性,提升軌道運輸效率,建立公共運輸專責機構,透過完整制度與資源分配,去完善符合效益的大眾交通運輸網。除此之外,近年興起的自行車也需加強系統間安全性與連貫性,以利建置有善的交通道路網,將自行車的推廣效應發揮到最高,大眾運輸工具及自行車的普及,將對降低運輸工具的排碳量有顯著影響。汽機車則需要有效的運輸需求管理,透過隨油徵收汽燃稅、提高新車耗能水準、獎勵研發低碳運具、資訊化計程車派車系統以提高乘載率,並佐以交通法令的修定,減少能源浪費。
住商部門
節能標章與能源效率標示的推動,鼓勵消費者購買高效率節能產品,建立低碳消費生活模式。提供補助獎勵制度,推動綠建築的新建與綠建材使用。既有建築方面,建立節能績效機制,推動建築物節能減碳標示制度,並鼓勵綠化。
電力部門
除了能源用戶的實際自主節能減碳行動之外,推動電業自由化、電力供應區域化、提高低碳能源發電比例、淘汰老舊電場、讓電廠績效提高,提高輸配電效率以降低電力在傳輸過程中造成的消耗,另一方面著手於整合再生能源,開發彈性的儲能方案,發展低碳潔淨能源,並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除此之外,智慧電網和電表的推動,透過使用資訊系統化監測,有助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政府部門
推廣降低政府機關與學校用電量,編列經費並加強能源管理宣導,上行下效,提高民眾對能源的認知與參與。落實政策與研究計畫的透明化制度,提供能源供需安全報告,提高大眾認知,推動綠色政策,如能源稅條例,以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能源稅的制度改革方面,以量課稅,以實際面帶動節能主張,加強能源效率管理,督促企業遵行能源的節約並申報能源使用、碳排放情形。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審校:沈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