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瘧疾快速診斷篩檢反而導致抗生素用量上升

106/07/13 瀏覽次數 1742

大力推廣瘧疾快速診斷工具的利與弊

 

寄生蟲盛行率高的國家,大多是比較貧窮且醫療資源稀少,因此有效率與公平的資源分配非常重要。瘧疾快速診斷工具能夠用一小滴血快速偵測特定瘧原蟲抗原,許多國際援助機構支持在這些國家積極使用瘧疾快速診斷工具,的確可以降低寄生蟲疫區濫用抗瘧疾藥物的問題。

 

然而,這些的檢驗工具,還是有它令人擔憂的一面。由於非洲和美洲開始使用小型的診斷工具,一些公衛學者提出警告,表示它可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快篩陰性的族群的抗生素使用量居然呈現增加的趨勢。

 

快篩檢驗結果陰性者抗生素用量高出21%

 

《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近期刊登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海蒂˙霍普金斯(Heidi Hopkins)教授的研究,回顧九個在亞洲與非洲的觀察性與隨機試驗研究。這些論文比較了接受快篩與對照組的抗生素用量,以及抗生素在快篩檢驗結果為陰性或陽性病患中的使用情形。

 

這個研究進行的時間縱括2007年至2013年,遍及阿富汗、卡麥隆、甘納、奈及利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研究對象超過五十萬名有急性發燒病癥的兒童與成人。統計顯示,在對照組中53%的病患拿到抗生素處方,而進行瘧疾快篩的族群卻有59%。統合分析結果顯示抗生素的用量在進行快篩的地區,和其他地方相比,高出21%。快篩族群中,病患檢查結果不同,取得抗生素的比例也不同。瘧疾快篩呈陰性者,約有69%取得抗生素處方,而陽性者才約40%。陰性結果者通常會取得盤尼西林、磺胺類、四環黴素與甲硝唑等四種抗生素。

 

霍普金斯表示,她和她的同事們並不會對快篩病患抗生素用量的上升一事感到驚訝,然而上升的幅度才真正驚人。「我們本來預期只會看到快篩陰性病患在抗生素用量上的微幅成長,然而,在許多證據中,差異都非常地顯著。」

 

雖然這個研究並沒有揭示出瘧疾快篩陰性的病患是否真的有細菌感染,霍普金斯表示,一些情境設定和她們相類的研究顯示,大部份的病患其實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基於這些研究,我們可以估計只有一小部份發燒的病患需要抗生素,而且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個數目小於研究中快篩陰性69%的人數。」

 

「真正的挑戰在於了解什麼病患需要抗生素,哪些則不用。」她說。

 

憑著受訓經驗的臆測

 

對在熱帶地區治療發燒病患的醫療人員來說,資源不足的狀況更為嚴重。霍普金斯表示,在缺乏確診與辨識病原設備的情況下,醫療人員在開立處方時通常也不會曉得真正的病因為何。而且,許多發燒的病患也期待會拿到抗生素。

 

然而,霍普金斯與她的同事們也在研究中註明,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個案管理準則並不建議對不明原因且不嚴重的發熱性疾病,進行經驗性的抗生素療法。

 

霍普金斯表示,為了解決處方轉移至抗生素以致濫用的問題,需要針對醫療人員為快篩陰性者開立抗生素的原因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再者,非瘧疾引發之發熱性疾病的病因可以防治,也需要被辨識出來,以免醫療人員一再地倚賴他們的猜測。

 

霍普金斯相信研發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快篩,可以有效改善資源稀缺地區的治療情形。「這類的快篩將會被證實非常有用。然而,我們還是要從瘧疾快篩所產生的問題中學到一課,我們才能在效益極大化的情況下引進新篩檢。」

 

名詞解釋:

 

瘧疾:

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全球每年感染人數約2.07億,死亡人數約62.7萬人。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然而,在一些熱帶地區,瘧疾仍為常見的重疾。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畏寒接著冒冷汗。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呂宗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