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聰明機器人 貼心好幫手

97/08/04 瀏覽次數 2423

在史帝芬史匹柏執導的〈A.I. 人工智慧〉電影裡,大衛是一個實驗機器男孩,編劇家讓機器男孩擁有了像人類一般完美的視、聽、言、行的能力,進一步渴望跟人類母親建立感情。然而建立真愛是編劇家的奇想,擁有視、聽、言、行的能力卻是科學家可以努力不懈的目標。

 

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系宋開泰教授帶領的機器人團隊,便是朝著這個目標,希望發展出能幫助人類居家生活、具有良好機能的「家用機器人」,目前他們鎖定的是需要最迫切的獨居老人、或是行動不便的用戶。交大團隊目前已做到機器人「看到」老人家跌倒,會立即「行動」、撥打求救電話,同時移動至跌倒者的位置即時傳送影像。這些都是宋教授整合定位、導航、跌倒偵測、視訊會議、視覺追蹤、遠端控制、影像傳輸等技術的成果。

 

機器人的概念,是六、七年前宋開泰教授由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發想而來。「PDA 這麼方便,可以幫助人類,要是可以運動,幫助不就更大?」數位科技能移動、助人,這就是家用機器人的前身。現在,宋教授還希望機器人可與人「互動」。

 

宋教授進一步解釋,「像是前陣子研發『減肥機器人』的核心概念就是互動,機器人看你動,它就陪你運動!」兩相督促,運動起來不無聊。甚至,為了精準地與「人」互動,最重要的是能夠「追蹤、偵測人的臉」,因此建立多模的資訊系統是必要的工作。

 

這方面包括了雷射、影像和聲音感應,綜合計算膚色,臉的長度、寬度、邊緣、兩眼區域等特徵資訊,再搜尋橢圓的物體,機器人才能「找到人臉」,並記住特徵,辨識是否為熟人,以便設定只對目標人物互動。抓到人臉後,宋教授還希望機器人能看懂人類表情,他興奮地說:「以後如果機器人發現你心情不好,就逗你開心!」

 

未來「機器人的自主性」是發展的重點,「機器人除了我們叫他去掃地,可以完成工作之外,希望以後機器人可以感覺到地板髒了,就自己去掃」。但如何與人、環境隨機互動?一些非預期中的行為,機器人如何穩定閃躲?甚至停下腳步以免誤踩或跌倒壓人?材質體積、外貌是否給人容易信賴、親近的感覺?宋開泰教授指出,機器人的自主性、可靠性仍需不斷測試,也都是不小的挑戰。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