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天災使我們更加團結一心

101/11/28 瀏覽次數 14351
壓力讓你感到靜不下來、毛躁或是易怒嗎?對男性來說更是如此,壓力是釋放睪固酮的來源之一,像是塞車時的怒氣,或者工作之後需要走一趟健身房、酒吧,好「發洩氣頭」。

但是環境的壓力-像是發生天災時,卻經常有人們互相幫助的事蹟。在最近的珊迪颶風、之前日本311大地震,還有911事件中,人們打破了彼此的界線和階級,在街頭上付出善行,比平常更貼心、更有包容力。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泰勒絲認為,男性面對壓力時,比女性更容易展現「打或跑」(fight or flight)的本能反應,好應付威脅或者快速離開危機現場。而女性則比較友善而且傾向互相照顧。不過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海力根(Markus Heinrichs)和達萬斯(Bernadette von Dawans)的新研究則顯示,極端的環境壓力事實上會使人們更合作、團結而且表現得更友善,男性也不例外。正面且對群體有益的反應,或許能解釋人們為何在災難中更團結,這可能也是人類能成為存活至今的物種的原因之一。

在海力根和達萬斯的這項研究中,男性受測者被分配到「壓力組」或「對照組」,接著要玩一場經濟遊戲,而且遊戲中不同的選擇會決定最後到金錢。受測者在遊戲中可以選擇是否要信任彼此、互相合作。

觀察結果顯示,不像過去認為男性會在壓力出現之後展現侵略性,壓力組的受測者事實上變得互相信任、合作,形成一股優勢。而且這不是因為判斷能力下降;兩組受測者決定事情的能力,或甘願支持其他成員提出不公平決定的程度相差不大。

為什麼人們在面臨災難時會傾向互相合作?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們內心深處需要群體連結。人類基本上屬於社會性動物,天生會盡可能去維持使我們得以繁盛的社會關係。不少研究也指出,社會關係是人類的基礎,也和心理、生理健康有關,包括較健全的免疫系統、較快從疾病中康復,還有長壽。

激烈的壓力或許讓人難受,但同時也引領著我們的天性,激發出像是慷慨、互助的美好形象。(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