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艾莎到底在想什麼?難以捉摸的冰雪女王
103/03/19
瀏覽次數
10636
李柏昱
|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4年年初,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在台灣票房火熱,而現實世界中北半球也面臨一波波的暴風雪強襲美東、日本、韓國等地。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很難看得到艾莎大顯神威,冰雪女王的世界似乎是一個由雪花和冰所構成的無瑕世界。
然而把這種美好遐想留給電影吧,現實總有些令人不愉快的玩意兒大煞風景,比方說總是讓人跌倒以及讓交通陷入混亂的凍雨(freezing rain),或者是比一般的雪更難清理的霰(sleet)。
事關重大的大氣溫度剖面
對那些必須面對冬季降雪的居民來說,知道冷氣團將帶來哪種形式的冰雪顯得十分重要,然而預報員需要知道大氣層中不同高度的溫度變化,才能得以一窺艾莎的心思。舉例來說,不論霰還是凍雨,一開始在高空中都是白雪,是因為在下降過程中大氣溫度的變化,導致最終落到地面時呈現不同的形態。
此時需要先了解一件事,平常我們感覺高度越高氣溫越低,也有「高處不勝寒」此一名言流傳千古。但是冷鋒過境時,因為冷空氣較重,寒冷的空氣會沉降到暖空氣下方,導致靠近地表的溫度往往比高空大氣低許多,形成高度越低反而越冷的「逆溫」現象。而位於高空較暖的空氣有時溫度高於零度,這些雪在下降過程中經過這段大氣時便會融化成水。
隨著高度持續下降,融化的水進入沉降在地表附近的冷空氣時,如果氣溫又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就會形成過冷水(溫度低於攝氏零度的水);如果冷空氣更冷或厚度更厚,水便會部分結冰。凍雨便是當過冷水碰到地表的物體後迅速結冰,讓地面被一層又薄又滑的冰所包覆,往往造成道路路面濕滑難以行走,或是因重量導致電線斷裂;而部分結冰的水降至地表後便成為霰。
天機難測
不過,要準確預測這些挾帶大量冰雪的暴風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仍然有相當大的挑戰。目前的預報技術已經可以在一周之前便預測冷氣團的形成與移動,並在冷氣團報到前三天有更為精確的溫度以及降水預測。
然而要進行準確的預報,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取得良好品質的氣候觀測數據。目前美國已經將夏季用來蒐集颶風資料的探測機使用在冬季冷氣團的觀測中,希望能取得更為詳細的溫度與大氣數據。
即便觀測數據再豐富,預報始終都會有不確定性存在,目前我們已經能掌握冷氣團大致的威力與移動方向,但是我們或許永遠無法完全摸透艾莎玄妙莫測的內心。(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霰(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