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奈米科技的健康風險(六):奈米科技的創新與預警

102/08/20 瀏覽次數 9387
歐盟環境部(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 EEA)曾於2001年,邀請多位跨領域學者專家擔任編輯,收集1896年到2000年間,包括游離輻射、苯、石棉與狂牛症等14件重大的環境污染案例,出版《早期警訊與遲來教訓:預警原則1896-2000》,最後並整理12條「早期警告、遲來的教訓」,討論如何在科學證據不確定時,根據預警原則,避免重大環境危害,保障大眾健康。

在這本報告中,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早期案例,就是游離輻射的健康危害。1895年倫琴發現X光後,1986年就有包括愛迪生在內的科學家發表論文,證實X光會導致健康危害,並且提出警告;但繼1898年居禮夫人發現鐳之後,放射性物質廣泛使用在手錶(螢光劑)、油漆與化妝等日常用品上,而X光除了醫學用途之外,也在選美大會與鞋店(檢視鞋子是否合腳)中展示、應用,因缺乏管制,包括愛迪生助理、居禮夫人,居禮夫人的女兒,及眾多工廠員工與醫療工作者,最後都遭受游離輻射的過度暴露。

2008年,包括Andrew Maynard在內的幾位歐美學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發表論文,討論如何將歐盟環境部所整理的12條「遲來教訓」應用在奈米科技的管制,避免重蹈重大環境災害的覆轍。他們的具體建議包括:對奈米科技發展過程中的「非預期後果」提高警覺;長期監控奈米科技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設法減少跨領域研究者之間的隔閡;在制訂管制法規時,考量真實世界的複雜狀況;謹慎並且系統化地檢視和奈米科技相關的各種風險與利益;評估奈米科技發展的替代方案;除了諮詢專家意見之外,同時參考民眾意見;將不同利益團體的關切與利益列入考量;制訂法規時雖然需要收集多方意見,但也需避免利益衝突,保持中立客觀;減少機構間的學習與行動障礙;避免為尋找「確切的科學證據」,毫無止境地進行研究。第1篇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的研究發表至今,已超過15年,但目前對奈米科技的各項管制,是否足夠?考驗各國政府的決心與智慧。

2013年3月,歐盟環境部出版《早期警訊與遲來教訓:科學、預警與創新》,這本報告是《早期警訊與遲來教訓:預警原則1896-2000》的續集,在這本續集中,除了回顧含鉛汽油、水俁病、氯乙烯與DDT等案例,也增加「新興環境與科技議題」的單元,討論環境變遷、基因改造食品與手機電磁波等案例,最特別的是,最後1章以「早期警告與早期教訓」為題,改寫Maynard等人於2008年所發表的論文,討論奈米科技的創新與預警。

誠如歐盟環境部在《早期警訊與遲來教訓:科學、預警與創新》的出版文宣所說的:「當新產品與新科技真正的衝擊,還存在科學不確定時,政策單位面對重大商業與經濟利益,決策益加困難」。在積極推動奈米科技時,如何擴大創新,減少危害,值得台灣的產、官、學一起認真思考!(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尊仁|國立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