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入侵種專題報導(四):入侵種飄洋過海成生態殺手 「預防」遠勝於治療

103/11/10 瀏覽次數 1464
入侵種的危害,人類當然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比如紅火蟻的叮咬會使人過敏、休克,美國每年有70幾位民眾因此送醫,死亡率高達10%;在農業上也造成作物損傷,對於整個生態環境更無益處,牠們會與本土物種競爭食物資源,甚至減低生物多樣性。
 
為了解決入侵種的危害,從分布密度由低至高分別有不同之處理方式:最初當然是「預防勝於治療」,防堵入侵種任何進入台灣的任何機會;但當其分布範圍已有一定數量,便需進行大規模撲滅(Eradication);假如肆虐程度再嚴重一些,就進到下一層級的防治措施,包括施放有毒化學餌劑或藥劑、提供獎金鼓勵民眾摘除等。
 
台灣大學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楊景程指出,如果以上方法皆無法有效解決入侵種危害,便只能經由生物防治抗衡,並做好與入侵種共存的心理準備。
 
入侵種多是經由貨櫃運輸或旅遊活動間接進入台灣。目前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驗局於機場或港口都設有檢疫站,抽樣從國外進口的貨品(如蔬果),或是藉由氣體的燻蒸方式,殺死其中有害的入侵種;而現在也發展出產地檢疫措施,專家直接到貨品的來源地進行檢查,減低夾帶入侵種的可能性。
 
楊景程說,台灣每日的貨櫃運輸量極大,只能針對幾項高風險途徑做重點檢查。從1990年至2012年的貿易資料顯示,由日本進口的貨櫃量為最大宗,其次是美國及中國;進口的貨櫃量越多,入侵種來自該國的機會越大。對於上述三個國家的貨櫃,也會特別做加強檢疫。
 
他還指出,阿根廷蟻與日本皺家蟻是被預估極有可能從日本入侵台灣的物種,未來需多加防範。
 
此外,他也分享自己在紅火蟻的研究成果:針對貨運量的多寡,能預測入侵種的來源地為何。原產自南美洲的紅火蟻,肆虐地區已廣布美國、澳洲、紐西蘭、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分析其遺傳資料庫的相似度,發現所有地區的紅火蟻幾乎都從美國而來,可見出口大國的影響力。
 
如果再進一步研究到底來自美國哪一州,楊景程以中國吳川地區為例,比對美國各州來源族群的分布、出口至中國的運輸量,以及遺傳相似度,推測德州是可能性最大的罪魁禍首。
 
除了紅火蟻之外,楊景程近期也投入在狂蟻(Crazy ant)的研究,其原產地來自美國,同時也發現該物種入侵越南的歷史關聯性。他認為,探討入侵種入侵的根源,也許有助於找出有效的解決之道。(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楊景程 | 國立台灣大學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