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螞蟻頌
102/09/17
瀏覽次數
13130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在西方, 螞蟻自古就受歌頌,例如所羅門王(在位期間相當於中國西周初期)就叮嚀:懶惰的人哪,要察看螞蟻怎樣生活,向牠們學習。牠們沒有領袖,沒有官長,沒有統治者,可是牠們在夏天儲備糧食,準備過冬。(《舊約.箴言》6:6-9)
科學家早就發現,螞蟻不只勤勞,還會從事令人感動的利他行動。牠們會為同儕、為群體而犧牲。而且,工蟻的年紀越大越願意冒險。例如由較老的個體出外覓食、作戰,因為離開巢越遠,就越不安全;較年輕的個體管理家務。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要是老了之後,更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就不是賊。
最近,波蘭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以一種螞蟻做實驗,有更進一步的發現:螞蟻能預知自己的死期,而且根據自己的死期,善用餘生。我們前面說過,科學家早就發現工蟻越老越願意冒險,這是有利於群體的行為傾向。可是,牠們怎麼知道自己大限已至?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是:螞蟻體內有沒有類似「死亡偵測器」的機制,讓螞蟻知道自己快死了。
波蘭科學家莫倫(Dawid Moron)推測,也許螞蟻體內真的有這種機制。因此,莫倫的團隊在實驗室中操控螞蟻的生活環境,縮短螞蟻的壽命,例如增加生活環境中的CO
2
濃度,然後觀察螞蟻在行為上的變化。高濃度的CO
2
會使血液酸化,減少壽命。也就是說,環境這樣改變後,必然會引起生理變化。螞蟻體內要是有偵查死期將至的機制,應該會察覺這種因環境CO
2
濃度的變化而對壽命的影響。這種偵測器的功能是使螞蟻及時改變行為,更有效地利用餘生。
結果,莫倫的團隊發現:工蟻離巢外出覓食的年齡,與環境CO
2
濃度有直接關係。在正常環境中長大的工蟻,離巢冒險的年紀比較大;在CO
2
濃度高的環境長大的工蟻,冒險的年紀比較年輕。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12月,420期,82 ~ 85頁
螞蟻(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