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九五九年,另一位英國人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T. Bacon)製作出一個5,000瓦的燃料電池組,能夠推動電銲機、電鋸及堆高機,使這項技術得以走出實驗室。其後鹼性燃料電池(AFC)更成功地應用在太空科技上,成為太空梭的電力供應系統。一九七○年代出現的能源危機,以及一九八○年代以來高漲的環保意識,使得燃料電池開始被考慮應用在地面上,作為現場型或分散型電廠或汽車動力,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減輕環境的負擔。
備用電力應用的範圍是一般的都會區,由於用戶數多,電力網架設成本容易攤銷,故可使用燃料電池作為斷電時的備用電力。主要電力的用戶則多為地處偏遠地區者,因為鋪設電纜的成本過高,故政府鼓勵購買燃料電池,以供其電力使用,這種狀況以美國西北部最為明顯。目前幾間從事開發的公司,如H Power、美國西北電力系統、Plug Power 等皆屬於此範疇。
在此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例,介紹其結構及原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一般由11層結構所組成,最中間那一層是傳輸質子的電解質膜,也就是質子交換膜,如美國杜邦(DuPont)公司生產的Nafion膜就是質子交換膜的一種,其他還有美國Dow、Gore,日本Asahi Glass、Asahi Chemical 等公司的質子交換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