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昌副教授針對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思考。他說,如果能用光元件取代 CPU 內部的電子元件,運算的速度和負載量都可以大大增加,速度變快,耐用度也變高。他利用光子晶體的特性,引導光線沿著想要的路徑進行。陳副教授指出,目前傳統波導的彎角角度,10 度以內已經是極限,商用元件的光波導更只有 1 ~ 2 度,目前他們挑戰的是利用光子晶體波導製作 90 度的大轉彎。陳副教授表示,並不是更換光學材料就可以解決體積、整合和相容性的問題。
舉例來說,電線可以轉彎,但光是直走的,如果要配合光的直進特性,很多大角度的元件位置都要拉開組裝範圍,勢必讓整個電腦的 CPU 變得非常龐大。另一方面,目前的電子元件都在同一個製程中組裝,如果加入光子晶體元件,很可能會有整合性的問題。因此陳啟昌副教授設計的「光之 CPU」,從光源開始,波導、分光器和偵測器都一起設計,希望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2006 年,陳啟昌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正和被稱作「世界光學之都」的德國耶拿大學(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of Jena)合作,運用先進的設備驗證他們模擬的結果。陳啟昌副教授認為,光通訊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如果能提升光子晶體的研究,並增加光的耦合率,會更有助於科技發展。目前光子晶體製造技術雖然還有待突破,但光子晶體的應用在未來必會掀起一波「光世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