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貌的感性與理性

95/02/07 瀏覽次數 17140
主客觀的認定

美貌到底是主觀的感覺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國的成語或許多少反映了人們對美貌的看法,一方面「情人眼裡出西施」顯示美貌完全是主觀的、個人的感覺,另一方面「沉魚落雁」又暗示它可以是大家公認的事實。真相可是攸關重大,如果前者是對的,那麼大眾情人就是天下最美麗的人(反過來可不對),要想美麗就得跟大家搏感情。如果後者是對的,那麼大家的美感準繩是什麼?又如何能使我的牽手變得更美麗?

筆者以往一直都認為,美貌對自己沒有多大影響,畢竟父母、老師都經常灌輸我們,賢德是永遠的、容貌是一時的。但最近被兒子的小學老師約談,只見她一顰一笑,甚至轉頭甩髮,都是如此懾人心魄,回來以後發現約談內容都不記得了,只是突然對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感到無比興趣,以後要多向老師請教才是。

美貌的定量

美貌如何變成客觀又可以比較的東西?這對科學家可是個挑戰,但也只有透過這個途徑才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大家都認為美,更進一步,也許可以找到讓相貌很「賢淑」的人變得更美一點的方法。

有個科學家想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首先她把個人臉部照片掃描後加以數位化,也就是把變化多端不知如何描述的容貌,轉換成一堆長、寬、高、粗、細、直徑、半徑、距離、角度等數字。然後把好幾個人面孔的數據平均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張「平均」的面孔。同樣地,男性和女性面貌的差別也很容易用數字表示,完全不必用到形容詞。真正的重點當然是如何客觀地判斷什麼是比較漂亮的面孔。

她把平均過的女性照片列印一張出來,然後另一張就加強某一個特徵,例如把眼睛變大一點點,而其他部位保持不變。有了這兩張照片以後,再拿給100個受訪者,要他們各自決定哪一個比較漂亮,如果兩張照片得票數差別夠大,那麼顯然其中一個是比較出色的,是公認的美人。

這個方法的第一項優點是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那100個受訪者是隨機找來的,就有它的客觀性。其次是我們知道那兩張照片的差別在哪裡!後者尤其是關鍵,譬如說把我家牽手和凱撒琳麗塔瓊斯的照片擺在一起,100個人大概有97票都會投給後者(我和兒子投廢票,另一個得了白內障),但這97個人恐怕就有97種不同的意見,是眼睛呢?眉毛呢?嘴角呢?莫衷一是。也就是凱撒琳小姐到底高明在哪裡,沒有一個答案!但是用電腦合成的圖像就沒有這個困擾。

美貌的要件

這位科學家利用這個方法找到了美貌的祕密,也就是到底什麼是漂亮的臉蛋,結果這個原則竟然出奇地簡單。首先,具有女性化的特徵就擁有了漂亮的面孔,以眉毛為例,細細彎彎是女性化的特徵,哪家美容院要是把客人的眉毛畫成像張飛那樣粗粗短短的,恐怕就沒完沒了了。

其次,年輕的特徵就是美麗的代表,譬如嘴唇要厚一點(原來口紅是這麼用的!本來還以為顏色才是重點呢!),因為年輕少婦的嘴唇比老嫗厚多了。光有了這兩點,化妝的時候即使忘了什麼流、什麼派也不打緊,畢竟漂亮、美貌才是真正的本錢。第三點結果倒是有點令人感到意外,愈接近「平均」的女性面孔愈多人說漂亮,也就是利用了很多面孔平均出來的新面孔,要比只利用少數面孔平均的強多了。

愛美的女性以及愛這些女性的人們(世界上還有人不包含在內嗎?),還想知道更多有關這個研究的發現嗎?在這兒不得不賣個關子。我把這位科學家的偉大發現委婉地請教了理髮師的牽手(是位美容師),她面無表情地說,她早就這麼告訴她的客人了(指第一和第二點),愛聽不聽也只有隨人高興。在這裡我要請讀者自行決定,你願意相信的是這位科學家的發現,還是這位美容師的忠告?

標準因人而異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要的是前者,為什麼呢?因為美容師的忠告是她主觀的感覺,個人的意見。每個美容師都有她獨到的看法,甚至每個顧客都有,而且各說各話,未必講得出個道裡來,到底要問誰?相信誰才是呢?科學家用的是客觀的方法,換成你、我重做實驗,結果會差不了多少!這樣子得到的結果當然比較有說服力,這也是所有科學方法的特徵。

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些前提上,譬如上述研究的一個前提就是那100個受訪者的代表性。如果亞洲和美洲的審美觀相差很大,那麼同一組照片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就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年紀、性別、教育程度等是否也會影響審美的決定呢?這些問題都是好問題,而且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來回答,只不過那100個看照片的人,要換成不同地域、不同年紀、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的對照組。好的研究總是會延伸出更多的相關研究,而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對自然、對人性就會有進一步的了解。

理性與感性調和

講了這麼多,好像理性居多,感性掛零,有點文不切題。在這個有關美貌的研究中,似乎也正暗示了這一點。表面上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哪知道這西施已經通過了有意識或沒意識的選擇,她必須是相當女性化的,這樣子感情才會有正果,否則看走了眼,男方就有可能帶了潘安回家見公婆;她必須是年輕的,這樣子將來才能瓜瓞綿綿。原來審美的同時就已經在選擇基因繁衍的機會了!

天啊,感性在這裡面到底扮演什麼角色?難道它只不過是一團煙幕,讓我們看不清生兒育女才是目的?讓號稱有智慧、有理性的人類不知不覺就走上了千百萬年來祖先走過的道路。

人自詡是百獸中最有智慧的,一旦窺探了生命繁衍的祕密,了解男女情事的本質,不就能設法規避後果,多享受自由,多體驗自我了嗎?如此一來,生命如何永續?「生命總是找到出路」這句〈侏儸紀公園〉電影中的名言,竟然完全搞反了,應該是「找到出路的才能延續生命」。原來感性是理性的麻藥,理性愈多麻藥就得下得愈重,雖然野花俯拾即是,卻要誓言白頭偕老,明知大難來時各自飛,卻又期望海不枯石不爛。也唯有如此,理性非要靠感性制約不可,否則基因傳不下去,兩者都成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