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美貌的感性與理性
95/02/07
瀏覽次數
17225
宋克義
|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主客觀的認定
美貌到底是主觀的感覺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國的成語或許多少反映了人們對美貌的看法,一方面「情人眼裡出西施」顯示美貌完全是主觀的、個人的感覺,另一方面「沉魚落雁」又暗示它可以是大家公認的事實。真相可是攸關重大,如果前者是對的,那麼大眾情人就是天下最美麗的人(反過來可不對),要想美麗就得跟大家搏感情。如果後者是對的,那麼大家的美感準繩是什麼?又如何能使我的牽手變得更美麗?
筆者以往一直都認為,美貌對自己沒有多大影響,畢竟父母、老師都經常灌輸我們,賢德是永遠的、容貌是一時的。但最近被兒子的小學老師約談,只見她一顰一笑,甚至轉頭甩髮,都是如此懾人心魄,回來以後發現約談內容都不記得了,只是突然對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感到無比興趣,以後要多向老師請教才是。
美貌的定量
美貌如何變成客觀又可以比較的東西?這對科學家可是個挑戰,但也只有透過這個途徑才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大家都認為美,更進一步,也許可以找到讓相貌很「賢淑」的人變得更美一點的方法。
有個科學家想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首先她把個人臉部照片掃描後加以數位化,也就是把變化多端不知如何描述的容貌,轉換成一堆長、寬、高、粗、細、直徑、半徑、距離、角度等數字。然後把好幾個人面孔的數據平均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張「平均」的面孔。同樣地,男性和女性面貌的差別也很容易用數字表示,完全不必用到形容詞。真正的重點當然是如何客觀地判斷什麼是比較漂亮的面孔。
她把平均過的女性照片列印一張出來,然後另一張就加強某一個特徵,例如把眼睛變大一點點,而其他部位保持不變。有了這兩張照片以後,再拿給100個受訪者,要他們各自決定哪一個比較漂亮,如果兩張照片得票數差別夠大,那麼顯然其中一個是比較出色的,是公認的美人。
這個方法的第一項優點是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那100個受訪者是隨機找來的,就有它的客觀性。其次是我們知道那兩張照片的差別在哪裡!後者尤其是關鍵,譬如說把我家牽手和凱撒琳麗塔瓊斯的照片擺在一起,100個人大概有97票都會投給後者(我和兒子投廢票,另一個得了白內障),但這97個人恐怕就有97種不同的意見,是眼睛呢?眉毛呢?嘴角呢?莫衷一是。也就是凱撒琳小姐到底高明在哪裡,沒有一個答案!但是用電腦合成的圖像就沒有這個困擾。
美貌的要件
這位科學家利用這個方法找到了美貌的祕密,也就是到底什麼是漂亮的臉蛋,結果這個原則竟然出奇地簡單。首先,具有女性化的特徵就擁有了漂亮的面孔,以眉毛為例,細細彎彎是女性化的特徵,哪家美容院要是把客人的眉毛畫成像張飛那樣粗粗短短的,恐怕就沒完沒了了。
其次,年輕的特徵就是美麗的代表,譬如嘴唇要厚一點(原來口紅是這麼用的!本來還以為顏色才是重點呢!),因為年輕少婦的嘴唇比老嫗厚多了。光有了這兩點,化妝的時候即使忘了什麼流、什麼派也不打緊,畢竟漂亮、美貌才是真正的本錢。第三點結果倒是有點令人感到意外,愈接近「平均」的女性面孔愈多人說漂亮,也就是利用了很多面孔平均出來的新面孔,要比只利用少數面孔平均的強多了。
愛美的女性以及愛這些女性的人們(世界上還有人不包含在內嗎?),還想知道更多有關這個研究的發現嗎?在這兒不得不賣個關子。我把這位科學家的偉大發現委婉地請教了理髮師的牽手(是位美容師),她面無表情地說,她早就這麼告訴她的客人了(指第一和第二點),愛聽不聽也只有隨人高興。在這裡我要請讀者自行決定,你願意相信的是這位科學家的發現,還是這位美容師的忠告?
標準因人而異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要的是前者,為什麼呢?因為美容師的忠告是她主觀的感覺,個人的意見。每個美容師都有她獨到的看法,甚至每個顧客都有,而且各說各話,未必講得出個道裡來,到底要問誰?相信誰才是呢?科學家用的是客觀的方法,換成你、我重做實驗,結果會差不了多少!這樣子得到的結果當然比較有說服力,這也是所有科學方法的特徵。
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些前提上,譬如上述研究的一個前提就是那100個受訪者的代表性。如果亞洲和美洲的審美觀相差很大,那麼同一組照片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就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年紀、性別、教育程度等是否也會影響審美的決定呢?這些問題都是好問題,而且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來回答,只不過那100個看照片的人,要換成不同地域、不同年紀、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的對照組。好的研究總是會延伸出更多的相關研究,而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對自然、對人性就會有進一步的了解。
理性與感性調和
講了這麼多,好像理性居多,感性掛零,有點文不切題。在這個有關美貌的研究中,似乎也正暗示了這一點。表面上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哪知道這西施已經通過了有意識或沒意識的選擇,她必須是相當女性化的,這樣子感情才會有正果,否則看走了眼,男方就有可能帶了潘安回家見公婆;她必須是年輕的,這樣子將來才能瓜瓞綿綿。原來審美的同時就已經在選擇基因繁衍的機會了!
天啊,感性在這裡面到底扮演什麼角色?難道它只不過是一團煙幕,讓我們看不清生兒育女才是目的?讓號稱有智慧、有理性的人類不知不覺就走上了千百萬年來祖先走過的道路。
人自詡是百獸中最有智慧的,一旦窺探了生命繁衍的祕密,了解男女情事的本質,不就能設法規避後果,多享受自由,多體驗自我了嗎?如此一來,生命如何永續?「生命總是找到出路」這句〈侏儸紀公園〉電影中的名言,竟然完全搞反了,應該是「找到出路的才能延續生命」。原來感性是理性的麻藥,理性愈多麻藥就得下得愈重,雖然野花俯拾即是,卻要誓言白頭偕老,明知大難來時各自飛,卻又期望海不枯石不爛。也唯有如此,理性非要靠感性制約不可,否則基因傳不下去,兩者都成空。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2月,398期,72 ~ 75頁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