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與機器人互動(二): 機器人的外表(上)
103/04/28
瀏覽次數
4297
林宗德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前文中我們談到了人類有擬人化非生物體的傾向,對於非生物體所展現的行為,往往會視之為生物體的作為。或許我們會認為,人們對於機器人行為的詮釋,並無關宏旨。只要我們依照想要讓機器人達成的功能、目標,去設計機器人的行為即可。就像條條大路通羅馬,達成一個特定目標(例如讓機器人把方塊聚集在一起)也不是只有1種設計方法而已。
但是人類的擬人化傾向,卻給了機器人設計者很大的啟示。如果我們問,為何要把機器人做成具有人的外形?一般認為,人類所生存的環境,例如家中的建築環境,大體上是都是依據人類的外形及活動方式所建造,因此,如果要讓機器人在日常居住的環境中服務人類的話,具有人類的外形,且能在人類環境中活動自如的機器人較為有利。
但事實上,人形機器人要像人類一般活動自如,必須有很好的感測環境,並且據以運動的能力,而這有賴於極佳的辨識能力。就目前來說,這類能力仍在緩慢發展之中。而就功能而論,具備人類外形的機器人,其能力距離我們的期待尚遠,足夠好而且實用化的人形機器人可說屈指可數。相反地,很多能力強大的機器人都不具備人類的外形。就像要機器人爬樓梯,可以用人形機器人,模仿人類一步一步慢慢爬,也可以用有履帶的機器人更快速地到達目的。既然如此,何必執著於機器人要有人類的外形?
擬人化傾向給機器人設計者的啟示,即是具備人類外形的機器人,如果外形設計得宜,可以促進人類與之互動的意願。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有兩具不同外形的機器人,功能同樣是要攙扶我們從椅子上站起來,我們比較願意給一個有可親外形的機器人服務,還是給一個像是起重機的機器人服務?
如果要讓機器人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那麼利用人類的擬人化傾向,有助於讓人樂意與機器人建立關係。人形機器人雖然沒有如同真人般的外表,但與人類臉部類似的器官如眉、眼、口等構造,容易引發人們的擬人化反應。
擬人化反應促進人與機器人互動的意願,而這個意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機器人能力的不足。同樣用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外形可親的機器人動作緩慢而遲滯,起重機機器人則是快速而精確,我們希望哪一個為我們服務,或者說,我們比較可以忍受哪一個為我們服務?自然,不是所有的人形機器人動作都一樣緩慢,不過,如果有個可親的機器人,要在人群之中辨識出你的臉,卻許久都找不到,這時你可能會覺得,這機器人還要「想」一陣子,注視著它「努力」想事情的模樣,同理之心油然而生。
相較之下,如果這時機器人的外形看起來就只是一堆金屬和線材的組合,那麼大家可能會怎麼想?大概會是抱怨這機器的處理器怎麼這麼慢吧!這或許說明了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進展雖然緩慢,研究者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原因。下一篇文章,我們要舉個例子,說明擬人化的機器人,透過怎麼樣的設計來激發人們的同理心。(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2月)
責任編輯:
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人形機器人(14)
擬人化傾向(4)
感測(2)
同理心(5)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