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資料,臺灣在2006年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3億公噸,平均每人產生約13.65公噸,大約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顯示臺灣對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再努力。而若要維持經濟的成長,又要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開發再生能源的技術就相當重要了。
海洋的角色
全球變遷基本上可以從變化的方向、變化的頻率,以及極端事件的發生三方面來考量。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專家利用實測資料計算海洋的含熱量,發現自1955至1998年,整個海洋的含熱量增加了14.5 × 1022焦耳,相當於海水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0.037度。由於海水熱膨脹及陸上的冰融為淡水流入海洋,從衛星測高資料發現,自1993至2010年,海面也以每年3.2毫米的速度上升。這些都說明了海洋已開始暖化。
2003年,英國在蘇格蘭的奧克尼(Orkney)海岸外,建造完成並啟用世界上首座海洋能源試驗場,稱為「歐洲海洋能源中心」(European Marine Energy Centre)。這海域波浪起伏非常劇烈,且很有規律,適合新型設備的檢測,是發展和測試波浪能源轉換設備的理想場所。目前國際上發展的波浪發電設備,以英國的技術較為成熟。
Boyle, G. (2004) Renewable Energy: Power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NY.
Levitus, S., J. Antonov, T. Boyer(2005) Warming of the world ocean, 1955–2003.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2, L02604, doi:10.1029/2004GL021592.
Lewis, A., S. Estefen, Ed.(2011)Ocean Energy. I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