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海參遠遊

108/03/15 瀏覽次數 766

海參是國人喜愛的食材,因此海參的漁獲量總是呈現大起大落的模式,我們易於直覺地認為那是過度撈捕造成的自然循環。因為成年海參棲息在水底,牠們雖然可利用管足移動身體,但是速度緩慢,活動範圍並不大。只有在生命史初期(從受精卵開始),牠們才浮游在水面附近,隨水流或藉其他自然力量(如風力)散布四方。幼蟲一旦沉入水底,經過變態、轉化為成體,就過起固著的日子了。

 

可是加拿大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北大西洋、印度洋觀察兩種海參物種的擴散模式,發現海參另有一個迅速遠離棲所的辦法:原來青年與成年海參能夠往體內快速灌水,同時收縮管足,使身體變成一個浮力很大的圓球,便能脫離固著物漂向遠方。研究人員估計,「定居」在水底的海參以這種方式擴散的距離,可能不小於幼年期的浮游範圍。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測驗海參對於幾個變數的反應,發現同胞的密度、海水鹹度,以及海水的混濁度都會觸發「浮球」反應。因此,海參漁獲量的大起大落可能不是過度撈捕造成的,而是海參的水底棲息地遭到擾動的結果,例如拖網漁法。

 

參考資料:Hamel, J.?F., et al. (2019) Active buoyancy adjustment increases dispersal potential in benthic marine animals. J Anim Ecol., 1-13, DOI: 10.1111/1365-2656.12943.

資料來源
  • 《科學發展》2019年3月,555期,85頁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