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環境與廢棄物:與廢棄物共存,需要集體的環保智慧

103/12/22 瀏覽次數 6357
對現代國家而言,如何妥善處理廢棄物,毫無疑問是首要的環保議題。過去處理廢棄物的核心思考是,利用有限成本、極小化廢棄物的量,因此不論是源頭的垃圾分類、垃圾費隨袋徵收、焚化、掩埋都是廢棄物處理政策上的重點。

隨著環保觀點的演進,當永續概念越趨成熟,廢棄物處理也更加進步。現今國際社會努力發展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制度,各方關注的是,怎麼將垃圾轉變成可用資源,如何反映在制度設計之上。《環境與廢棄物系列》六篇文章,特別介紹六個源自台灣的相關例子:

第一篇〈改善生活廢水 無磷洗衣粉助水源〉,報導水庫上游社區開始推動天然、無磷的洗衣粉使用,嘗試透過降低家庭廢水製造,來改善水庫汙染問題;第二篇〈大坪頂再生計畫〉,報導高雄縣大坪頂長期以來遭受不肖業者惡意傾倒大量的廢棄物,經環保署發現時,已經無力清除,因此環保署轉而朝「褐地再利用」的方向思考,未來這個地方將會轉型成為綠能中心,造就出一個環保成功案例;第三篇文章〈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政策成效〉,報導環保署目前研擬政策來減少台灣免洗杯、飲料杯所造成的環境負擔;第四篇文章〈環保署推動焚化爐供熱供冷系統〉,則探討目前我國正發展焚化爐焚化垃圾的餘熱利用系統,可望能夠有效利用資源、降低國內電力使用;最後一篇文章〈世足戰「紗」場臺灣把廢塑膠變成綠金〉,則是應景地報導現在正在發燒的世足熱,在世足賽中每位生龍活虎的足球明星身上所穿的球衣,都可能是台灣所做的環保球衣。其實早在上屆世足賽,台灣就成功利用廢容器製作品質極佳的環保球衣,這也展現出台灣回收寶特瓶再製環保性紡織品的高超技術。

本系列五篇報導,點出了台灣面對廢棄物問題,在不同階段,有著成效不一的環境政策與成果。儘管發展方向時正、時偏,相信仍能夠在各方協作、討論中,逐漸打造出台灣的環保智慧。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