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與機器人互動(三): 情緒

103/04/28 瀏覽次數 7685
利用人類的擬人化反應,機器人學家建造具有臉部特徵的機器人,想讓機器人更容易融入人類社會。不過,如果能在機器人的臉部特徵上加上動態效果,讓它們作出各種栩栩如生的表情的話,人們可能會更樂於親近機器人,甚至認為它們的外在表情正是它們「內在」想法的反映。這麼一來,機器人就更像是在人們的擬人化傾向中「活」了起來! 自然,讓機器人只是擠眉弄眼,做出一堆怪表情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要讓機器人的表情能恰當地表「情」達「意」,讓人讀的懂,各種以人工材料製成的各種擬臉部器官,以及它們的動作幅度,不消說得要能精確地拿捏平衡才行。

目前的機器人當然沒有真正的情緒可言,充其量只是利用表情的變化引導我們去假想它們的情緒。即便如此,專攻表情表達的機器人學家仍大有人在,也創造出了許多具有豐富表情的機器人。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以著名的臉型機器人Kismet為例。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女機器人學家Cynthia Breazeal和研究生共同開發。與人臉相較,雖然Kismet有著不成比例大的眼、耳、嘴、眉,而沒有太多修飾的外表也帶有濃厚的機器感,但是它模仿人類的表情仍是維妙維肖。機器人學家採用心理學家對於表情的研究成果,汲取出作各種表情時的認知和空間特徵,例如揚眉代表著展現注意力,這在驚訝和恐懼的表情都會出現。Kismet碩大的耳朵,也讓人們容易回想起與動物相處的經驗,而可以輕易地讀懂Kismet的情緒:在驚訝、恐懼、感興趣時,它的耳朵都會豎起,悲傷時則會垂下。

Kismet臉部表情的內部控制機構,是由認知、情緒和運動三個系統構成。認知系統讓Kismet受3股驅力主導:想要與人互動、會對玩具的出現感興趣,以及從事活動過久會想要休息。認知系統上的刺激,會影響它情緒系統的反應,而這兩者共同影響了運動系統作出反應。例如若有人出現在kismet的視野之內,這會滿足它與人互動的驅力,使得它作出感興趣或喜悅的表情。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動之後,因為與人互動的驅力已經滿足,kismet的表情會逐漸沈穩下來。如果它的眼前長時間沒有物體出現,它則會顯露厭倦表情,並試圖尋找吸引它注意力的物體。

這樣的設計讓Kismet會尋求與人類的互動,並且透過情緒上的表達,誘發人們的情緒反應,以便調整後續的回應。這是不是像極了幼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照顧者透過與幼兒互動時,幼兒情緒的表達,猜測幼兒的意圖,並據此調整自己的行為與說話,以便與幼兒繼續面對面的互動。實驗結果顯示,Kismet在引發人類的擬人化傾向上極為成功。

與Kismet互動的人們,不只就像是親人對待幼兒般極力地想要滿足Kismet的需求,並且還樂此不疲。人們明知它只是個機器人,卻認為它的臉部表情反映了內在情緒,在人們眼中,它就好比是個具有真正意圖的小孩。事實上,許多社會機器人的設計,都是利用這種照顧者-幼兒的互動模式為基礎。運用這種模式來設計,對於與機器人互動的人們來說,互動方式雖然稱不上豐富多樣,但卻簡單而有趣,可以讓人們持續與機器人互動。另一方面,目前機器人學家也開始進一步利用這樣的互動模式,讓人們教導機器人學習概念或語言,這種互動模式可以讓人們在教導機器人學習上展現更大的耐心。接下來的下1篇,我們將介紹另一種特殊的擬人化方式。(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2月)

責任編輯: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