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多采多姿的臺灣螃蟹

103/06/18 瀏覽次數 9694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寶島,從北部海域沿著花東海岸線到墾丁海域,大多是屬於岩岸地形,而西半部海域則以沙岸和泥岸為主。蟹類是台灣沿岸生物多樣性極高的類群之一,物種數量約占全世界蟹類的1/10(臺灣已命名的蟹類約650種,世界已命名的螃蟹約7,000種)。但不知各位看倌們是否注意到,在沙泥岸與岩岸兩種棲地上所出現的螃蟹種類有很大的不同呢?而且,除了沿海地帶之外,在海洋中也有著各種奇奇怪怪的螃蟹哩!正因為臺灣具有豐富的蟹類資源,在宜蘭經營北關休閒農場的李富興先生便自籌款項,在農場旁成立了世界第一座螃蟹博物館。

 一個周末早上,趁著晴空萬里、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我搭著朋友的車子,從新竹出發,由中山高速公路轉北二高,目的地就是螃蟹博物館。沿路上,從住家附近單調的現代化建築、車水馬龍的交通,過了新北市的樹林區後,才開始有了一點點自然的氣息。穿過了雪山隧道後,就進入了宜蘭縣,視野也頓時開闊了起來。欣賞著蘭陽平原上的青翠農田,伴隨著遠方的青色山脈,令人心曠神怡,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沿著濱海路走,過了龜山火車站不久,從更新路彎進去,很快就看到「北關農場」四個大字,而「螃蟹博物館」就在旁邊。

隨著解說員的引領,一行人進到了標本區,首先看到的是「龍蝦」標本,怪了,這不是螃蟹博物館嗎?為什麼一進門就看見龍蝦?原來,螃蟹與蝦類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想像一下,當螃蟹抱卵的時候,是不是像一隻身體捲曲的蝦子呢?

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螃蟹標本,依照種類不同加以分群,像是「有毒的螃蟹」,在《科學發展》月刊〈有毒的海洋生物:臺灣沿海的有毒螃蟹〉一文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因為在臺灣海域附近也有機會遇到劇毒的螃蟹,所以,在此提供讀者分辨毒蟹的要訣:觀察螃蟹大螯的特徵。螯的尖端是深褐色或是接近黑色的,八九不離十是有毒的螃蟹。但是,螃蟹的毒是食用螃蟹肉之後才會中毒,並不是碰觸到、或是被夾到就會中毒喔!所以,在野外,只要不把螃蟹抓來吃,就不必擔心毒蟹的可怕。

接著,還有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角眼沙蟹」,這是在臺灣西部沙岸很常見的螃蟹,也因為牠動作神速,加上體色與背景接近,如鬼魅般忽隱忽現,所以又稱為「鬼蟹」、「幽靈蟹」。看到「角眼沙蟹」,就會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和爸爸每到海邊的沙灘,迎接我們的,就是那一隻隻行動敏捷的小螃蟹。我們只要一接近,牠就迅速地躲到沙子裡去了,要抓到牠們,可是相當不容易,只能看著牠們在沙灘上留下一個個的小坑而生嘆。為了好好觀察牠,爸爸教我一個方法:用手抓起一小團溼答答的海沙,對著螃蟹輕拋過去。爸爸說,當牠們被濕軟的海沙堆埋起來的時候,牠們就會以為自己安全了。這時,我們只要慢慢地走過去,把那團海沙用雙手捧起來,再慢慢把海沙撥掉,神速的小螃蟹就乖乖地待在裡頭啦,這可真是個好方法呢。

臺灣還有一大類的螃蟹,也會挖地洞,外型相當特別,就是生活在紅樹林及海濱濕地的招潮蟹,在〈臺灣特有的生態議題:紅樹林社會的漂泊史〉一文中,就有介紹招潮蟹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態照片。牠們有一對細長如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雄蟹總是帶著一個大螯搭配一個小螯,大螯通常顏色較鮮艷,看牠大螯揮動的樣子,就好像在呼喚潮水一樣,這就是「招潮蟹」名字的由來;也有人認為揮動大螯的動作很像在拉小提琴,所以也稱「小提琴手蟹 (fiddler crab)」,但是,雌蟹就沒有大螯,只有一對小螯而已。

有一類螃蟹有著厚厚圓殼,外殼的質感有著如玉器般的光澤,稱為「玉蟹」;另一群螃蟹是腳長得像蜘蛛的「蜘蛛蟹」。這兩類螃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行動方向並不是「橫行街頭」,而是「進退有節」的直行,這可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所以說,在生物界裡,確實是「有規則必有例外」。

標本區裡,最有趣的是珊瑚礁區的綿蟹了。如同在〈海洋生物多樣性:多樣化的珊瑚礁螃蟹〉一文所提,牠們的最後兩對步腳是往背面上方生長,而且指爪更特化成尖銳的彎鉤與夾子,可以抓住一團海綿,或揹著一個貝殼到處走,真的是相當有趣呢。另外,生活在近岸水深20-130公尺的「日本關公蟹」,也是會扛著貝殼到處行動的一種螃蟹哩。

在參觀完標本區之後,一行人進到活體觀察區。首先看到的,就是生活在淡水水域的「淡水蟹類」。講到淡水蟹,不少人臉上就出現了疑惑,紛紛問道:螃蟹不是都生活在海裡?但實際上,陸封型淡水蟹的多樣性其實是相當豐富的。在〈東亞的淡水蟹〉一文中,對東亞淡水蟹的多樣性、特徵跟地理分布有相當完整的描述。其中,在文章開頭就有一張拉氏明溪蟹的照片,牠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是分布全台的蟹類。有些蟹類的生活環境已經遠離海洋,而特稱為「陸蟹」,〈稀有陸蟹 在台現身〉一文就提到了,在臺灣也有世界上少見的陸蟹物種─梯形腫鬚蟹,牠生存在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距離海岸有5公里之遠。此外,也有棲息在樹上的螃蟹─林投攀相手蟹(又稱為:林投蟹);以及繁殖時會集體遷移到海邊的拉氏仿地蟹(又稱為:紫地蟹)。所以在此也要給讀者的一個重要觀念─「螃蟹不是只能生活在海中」。

在活體觀察區,最令人驚訝的是曾經在電視新聞上出現過的「世界上最大的螃蟹物種」─甘氏巨螯蟹,牠是一種生活在深海地區的螃蟹,細長的步足,張開可達4.2公尺,牠也是巨螯蟹屬的唯一品種。螃蟹博物館就有依照那隻4.2公尺的螃蟹,以1:1的比例打造了這隻螃蟹的模型,放在入口的噴水池中。下次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牠時,可不要再以「怪蟹」來稱呼牠了!

 除了世界上最大的螃蟹以外,還有一種令人驚艷的螃蟹,牠的特殊習性,讓臺灣的龜山島登上了世界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並引來國外學者的合作研究。這個螃蟹物種即為「烏龜怪方蟹」。在〈奇妙的龜山島海底生態〉可以看到牠的樣貌以及生活環境,那舉世無雙的「單一食物鏈」正是牠們成名的原因。筆者也詢問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研究員:在那麼極端的環境,要如何潛到海面下研究?他回答說:皮膚只要接觸到那裡的酸性海水,就會有刺痛感,非常不舒服(噴發口的水溫可達100℃以上,呈沸騰狀態;酸鹼度在pH=2左右,但會隨著離噴發口越遠,而逐漸被海水稀釋掉)。所以他們必須全副武裝,穿著特製的潛水衣,才能到海面下的熱泉噴發口附近,拍攝難能可貴的影片。「烏龜怪方蟹」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一身紅色的了,看倌們可千萬別以為牠被煮熟了(雖然牠生活環境的海水溫度相當高,但這種螃蟹會避開海底噴泉,並不會被煮熟)。臺灣陸地也有另一種紅色螃蟹─中型仿相手蟹,牠是在夜間活動的。因為外表看來一身火紅,這也讓我聯想到澳洲也有另外一種紅色的螃蟹─聖誕仿地蟹,每年都會從內陸森林出發,進行大遷徙,抵達海邊繁殖。數以萬計的螃蟹大軍,占滿了行經的路面,遠遠望去,好似一片紅海,生殖季節時,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些螃蟹,也禁止車輛在某些道路通行。

 在讓大家了解臺灣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螃蟹,每個物種也都有牠們特有的生態棲息地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如何好好珍惜、保護臺灣所擁有的海洋資源。聽完鄭明修研究員的精采演講「臺灣海洋生態環境變遷與永續之道」以後,如果再聽到螃蟹這種生物時,可別再想到「可以吃嗎?」這類的直覺反應,而是要好好了解一下牠們的生活習性與特徵。台灣有著令人稱羨的螃蟹物種數量,我們應當保護其棲息環境,讓螃蟹們得以在這塊土地永續生存。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