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非法淘金讓亞馬遜河流域原住民遭汞毒害

102/10/02 瀏覽次數 7559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of Science)在2013年9月公布祕魯亞馬遜河流域的汞污染研究。研究指出,孟德雷迪奧(Madre de Dios)地區非法採金盛行,造成大量的汞污染,由於當地原住民以魚類為蛋白質主要來源,因此受到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兒童。這項研究並發現,76.5%居民體內汞殘留量已超過容許上限。

自2012年起,研究團隊採集該區24個族群、1029人的頭髮作為樣本,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以非法開採金礦維生。該地區估計一年使用35公噸的汞來提煉黃金,含汞廢水直接倒入河流,污染了環境。

計畫執行者路易斯‧費南德茲(Luis Fernandes)指出 ,受到汞汙染威脅的在地居民中,又以原住民受害最深;科學家調查發現,原住民體內檢出汞含量是可接受最大值的5倍,非原住民居民檢出含汞量超標2.3倍,而原住民兒童體內的含汞量是非原住民兒童的3倍以上。

過去的研究發現,兒童汞中毒的風險是成人的10倍,會導致腦和神經系統的嚴重受損。

費南德茲的研究團隊解釋,原住民居民體內殘留汞含量之所以那麼高,主要是因為以河魚為主要食物,汞汙染亞馬遜河流域時,大量殘留在魚體內的汞被食用後,轉移到食用者體內。研究團隊發現,該區域60%的魚種體內含汞量超標。

祕魯官方原本勒令9月關閉當地非法礦場,並要求4萬名礦工離開,但官方取締行動一直遭到礦工的暴力抗爭,祕魯官方因此將關閉行動延長至2014年8月,屆時再決定非法採礦場是否就地合法,或仍強力關閉礦場。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汞具有吸附黃金的能力,礦工在淘洗過的砂金及重砂中加入汞攪拌,再以布包覆後扭擠,將多餘的含汞水分擠出。非法淘金的礦工之後將含汞廢水倒入河川,這些汞會沉積在河底,經細菌轉化為有機的甲基汞,之後被水生物吸收,進入食物鏈。甲基汞正是日本有名的環境公害事件水俁症的元兇。

有機汞具脂溶性,穩定且快速進入細胞後,迅速和蛋白質結合造成細胞的代謝障礙。進入細胞的汞離子,會和蛋白質的硫氫基結合,引發各式各樣的蛋白質功能異常,汞也會影響細胞架構的形成,以及細胞的增殖能力。

有機汞中毒症狀和元素汞中毒類似,主要是神經中毒症狀,包括:視覺障礙,平衡失調,知覺異常,記憶喪失,各式各樣神經異常症狀。有機汞經由胎盤進入胎兒,造成胎兒中毒或智能障礙。

汞不僅會汙染水、進入食物鏈,也因在空氣中容易揮發,透過呼吸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由於汞極易蒸發,常造成勞工與環境的危害。我國勞委會規定,在汞蒸氣作業的環境中,工作8小時,平均容許濃度為每立方公尺0.05毫克。如果在工作環境未配戴呼吸防護設備,或未做作業環境控制,數小時內就會產生急性汞中毒症狀。(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