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季節交替期間氣溫常容易忽冷忽熱,不只心血管疾病的門診病患增加,類流感門診人數也創新高。根據統計,光是2018年1月的第一週,就有超過10萬人次的類流感門診的急診病患。
全球暖化狀況日趨嚴重,造成各地的異常氣候,連帶著影響熱效應,造成熱浪頻率與強度的增加;暴風雨、颱風、水災、乾旱、山崩與大火災等極端事件頻傳;氣候忽冷忽熱也導致空氣中的懸浮物質急速增加,影響空氣品質;氣候異常不僅會改變病媒的分佈,也會影響傳染病的盛行時段,以上現象皆對全球環境與公共衛生安全造成極大衝擊、影響。
以流感傳染病為例,多好發於冬季,且多半自10月開始增加病例,12月進入盛行期,並於農曆年節前後達到巔峰,隨後3月後開始下降。不過隨著氣候異常變遷,不僅盛行期提早到11月,感染高峰也有所改變,為讓民眾可以因應氣候變化提前做好準備,需要一個可以有效模擬、分析與預測台灣流感疫情的氣象資料處理平台。
為實現上述目標,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莊定武透過以下兩個方式建立整合氣象資訊的流感模擬系統:
研究團隊未來除持續不斷深化流感模擬系統的準確度,逐步找出所有可能會影響流感盛行的因素,還會進一步整合將應用範疇延伸至預測流感,讓相關政府單位與民眾可以事先做好因應措施,降低流感發生率,落實健康的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