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原聲原影–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展演

104/01/30 瀏覽次數 2390
提到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展演,對一般民眾來說,立刻浮現眼前的場景可能是充滿歌舞樂音的大型祭典活動。對人類學者而言,也很容易聯想到包含許多視聽動感元素的祭儀舞樂。然而,人類學的「文化展演」概念如果只運用在儀式的展演與類比難免狹隘,事實上,「文化展演」的概念並不限於原住民部落實際的祭儀樂舞展演,還包括其他在視聽方面表現突出的文化活動,特別是以影音呈現為主體的民族誌紀錄片,以及原住民祭儀歌舞的舞台化展演。文化展演的內容與形式一方面是人類學研究和分析的對象,更重要的是,透過文化展演,人類學的知識也得以傳播與實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胡台麗研究員經由人類學實踐式的參與,從原住民「展演事件」中發現不同的文化對展演的真實有不一樣的詮釋,並賦予不同的框架。她拍攝的多部民族誌紀錄片讓被攝者與觀眾作最直接與廣泛的交流,從實踐中達到文化反思的功效。

本展以「讓神聖傳承─傳統祭儀」、「讓靈魂回家─阿美族太巴塱祖屋重建」、「讓思念迴響─鼻笛與口笛吹奏」3個單元,呈現一些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文化展演影像,並搭配「讓靈魂回家─阿美族太巴塱弒父獵首傳說」、「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兩段短片,希望透過珍貴的影像紀錄,讓您也能彷彿置身其中,並加入「演出」,藉此更加了解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研究、傳承與展演。

讓神聖傳承─傳統祭儀
賽夏族矮人祭(Pasta'ay) 「矮人祭」(Pasta'ay)是台灣賽夏族最盛大的祭典,每兩年舉行一次,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在矮人祭典開始前,苗栗南庄與新竹五峰南北兩個祭團會先結芒草約期,並於河邊相會。祭典開始後有迎靈、娛靈、送靈等連續三晚到天明的祭儀活動,唱跳十五首結構與詞義精妙的矮人祭歌,祈求矮人等老前輩賜福。

排灣族五年祭(Maleveq) 傳說人間原來欠缺糧食作物和祭儀禮規,必須從神靈界取得,因此要不斷透過祭儀以求取福運。人間與神靈界藉著約期和燃燒小米梗的煙相會,五年祭是人間和神靈界神祖靈相約會面的祭典。在五年祭中最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活動就是勇士圍坐木架上以長竹竿刺球,目的在接受重要創始祖靈帶來的關於農作、狩獵、出草、健康等幸福。

排灣族成巫儀式 排灣族的巫師皆為女性,女巫師使用的神聖儀式語言具有固定的程序與文本,可分為念經和唱經兩大類,其中又以巫師的入神「唱經」最為珍貴獨特。學徒在成巫儀式的唱經過程中如果能夠入神,並有神珠出現的話,就表示她確實是神靈所揀選之人,可以擔當巫師的重任。

讓靈魂回家─阿美族太巴塱祖屋重建 台灣母系阿美族文獻中最有名的太巴塱Kakita'an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講述著這個太陽母神後裔包括大洪水、會發光女孩、兄妹婚、巫師降世,以及弒父與獵首起源等神奇傳說。1958年大颱風將祖屋吹倒後,這些柱子被搬移至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收藏。後來在太巴塱年輕人的積極推動下,透過女巫師的媒介,讓Kakita'an家族和村落代表與柱子中的祖靈接觸、對話,最終將祖靈請回部落並展開祖屋重建。

讓思念迴響─鼻笛與口笛吹奏 笛子是排灣族最普遍、最受喜愛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樂器。在排灣族聚落中有四種鼻笛、口笛吹奏系統,分別為雙管鼻笛、雙管口笛、單管五孔口笛,以及單管七孔口笛。四個不同系統的排灣笛吹奏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笛聲好像哭聲,讓人聽了想流淚,感到非常地哀傷和思念,而笛聲最會勾起情感的情境大多和男子對女友的追求、親友的死亡、個人家族及村落孤寂命運相關聯。

展示圖文
1. 讓神聖傳承─傳統祭儀
2. 讓靈魂回家─阿美族太巴塱祖屋重建
3. 讓思念迴響─鼻笛與口笛吹奏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策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胡台麗研究員
視覺設計: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胡台麗(民92)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
胡台麗(民100)排灣文化的詮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
胡台麗、劉璧榛(民99)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北。
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民90)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台北。
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 http://www.ethno.sinica.edu.tw/page1.php
讓靈魂回家 http://returningsouls.pixnet.net/blog/post/82638693

著作權
攝影圖片及文字:©胡台麗
影片
讓靈魂回家─阿美族太巴塱弒父獵首傳說
編導:©胡台麗
製作:©胡台麗
攝影:©李中旺
剪輯:©胡台麗、吳舒婷、陸潔、冉旭明
原創作曲者:©陳士惠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排灣笛吹奏者&胡台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