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數位影像原理解說─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一)

107/09/27 瀏覽次數 2303
在我們的日常,「影像」的呈現無所不在,它可以藉由光學裝置取得,如照相機、掃描器等,它同樣也是我們雙眼所看見的世界,因此,「影像」是由各式各樣動態或靜態的畫面所構成。然而,再優美、獨特的畫面若沒有完備的管理系統及儲存裝置,「影像」的保存是相當不易的,例如因受潮而泛黃的相片導致影像失真、透過我們雙眼所看見的世界則是更加容易且快速地被我們遺忘!「數位影像」的出現則是解決了上述的問題,它將影像以數位化的方式作保存,不僅影像被成功的儲存,還可以藉由軟體作修改,透過網路作傳遞,這些皆符合便利性與及時性,成本上也相較低廉!但是您知道嗎?現今大部份數位影像的生成原理其實與19世紀末法國所興起的新印象派(又稱新印象主義;英文:Neo-impressionism)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新印象派的興起主要是受到印象派(Impressionism)理論的啟示,印象派強調光與色的描繪以及光與影的變幻,而新印象派則是主張運用更科學的方法分析色調,依據光學原理,將單純的原色(即未經調色的顏色)光點用極為細膩的短筆觸點描法直接塗於畫布上,並藉由彼此相鄰近的層層排列,讓觀賞者的視覺自然地將各種原色進行調合,進而顯現出更高的明亮度,因此,新印象派又可稱作「點描畫派(Pointillism)」。
 
 點描畫派(Pointillism)代表人物─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網址:https://goo.gl/UtQDQg)點描畫派(Pointillism)代表人物─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網址:https://goo.gl/UtQDQg)
 
談到點描畫派不得不提到引領該風潮的大師-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秀拉對於光和色彩的科學理論相當有興趣並專注琢磨其原理,他將物理學上色彩分解與綜合的概念應用於繪畫技法上,他打破作畫既定模式,拒絕以輪廓線條劃分形象,不使用調色盤調色,而是直接將原色用極細緻的小點塊方式點在畫布上,他深信藉由觀畫者的雙眼自行將各種原色作混色,整體視覺的感受不僅能夠保有色彩的純度與光彩,映入眼簾的景象也會比使用色盤調色來得更加活潑生動。
 
 查爾斯‧布蘭克(Charles Blanc)的色輪(color wheel)對於點描畫派(Pointillism)有著重要的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查爾斯‧布蘭克(Charles Blanc)的色輪(color wheel)對於點描畫派(Pointillism)有著重要的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僅用文字來形容點描畫派的作畫技法似乎還是挺抽象的,沒關係!在欣賞秀拉的作品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何謂色彩的分解與綜合。圖上的色輪呈現了12種不同的顏色,紅色(Red)、黃色(Yellow)、藍色(Blue)為一個等邊的三角形,這三種顏色即為色輪中的原色(primary colors),將這三種顏色兩兩等比作調配,即可產生出橙色(Orange)、綠色(Green)及紫色(Violet),即為二次色(secondary colors),若再將二次色與相鄰的原色等量進行調配所產生的中間色即為三次色(tertiary colors);點描畫派就是運用色輪的原理作為繪畫的技法,但如同上述所提該畫派不使用色盤先行調色,而是利用無數細膩繽紛的純色小色點直接於畫布上作畫,人類的大腦會自行將多種顏色的原色作混合,即產生二次色及的三次色。緊接著我們來瞧瞧秀拉作畫的秘密吧!
 

總編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黃英哲教授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