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齒與科技:骨內錨定–簡單又美觀的矯正法

94/10/13 瀏覽次數 15312
齒顎矯正學的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早年在民風保守的臺灣,鮮少看到戴著「大鋼牙」接受矯正治療的小朋友。然而近20年來,由於經濟的蓬勃發展及教育的普及,國人對於健康與美容方面的觀念也愈來愈重視,再加上許多藝人如小S、蔡燦得等人勇敢地戴上牙套,成為牙套弟或牙套妹儼然是一股時尚新潮流!

最IN的矯正

既然牙齒矯正蔚為風潮,矯正技術的發展也就跟著日新月異。牙齒矯正的技術種類繁多,傳統的矯正方式是利用當做支撐的錨定牙齒,一般是後牙,來拉動其他需要移動的牙齒,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拔河比賽的雙方。若錨定牙齒的條件不理想,例如錨定牙齒的數目不足、位置不適當或本身有牙周病時,可能造成本來不應該移動的錨定牙齒產生不必要的移動,使得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傳統上醫師可能選擇加裝口外牽引裝置如頭套等,來輔助穩固錨定牙齒。但由於這些裝置佩戴起來不美觀,導致患者無法或不願意長時間佩戴,對於活潑好動的小朋友,佩戴時也有安全上的顧慮。

針對以上的問題,近幾年來矯正界發展出一種新式的齒顎矯正技術。這種新的技術是把以前骨折手術時做為固定骨頭用的骨釘、骨板加以改良,選取適當的位置後植入患者的上/下顎骨中,使其成為一個穩定不動的支撐點,取代傳統矯正方法中錨定牙齒的角色,來牽引需要移動的牙齒,簡稱為骨內錨定矯正法或植體錨定矯正法。

骨內錨定的演進

在牙科領域中,首先發表植體的概念是在1945年,有兩位學者甘弗斯(Gainforth)和希利(Higley)利用鈷鉻鉬合金植體植入狗的下顎,但在植入的16~31天後脫落。爾後在1970年代,骨科醫師布雷馬克首先發表利用鈦金屬牙科植體治療成功的病例,此後植體開始廣泛運用在膺復治療中,以取代缺失的牙齒。

1998年,科希(Kokich)及夏普羅(Shapiro)正式提出膺復用植體在矯正治療過程中扮演錨定角色的病例報告,他們在有缺牙且同時需要接受矯正治療的患者口內,植入膺復用植體並進行矯正治療,在矯正治療結束後,這些膺復用植體同時可用來做為補綴治療的支台齒。

1984年,羅勃等人在兔子身上植入小型純鈦微螺絲,這些微螺絲在承受矯正力量之後仍然維持得很好,沒有鬆動或脫落的情形,因而發現外科手術中用來固定骨折部位所使用的小型純鈦微螺絲,也可以用來扮演矯正錨定的角色。此後陸續有學者針對骨內錨定發表病例報告或研究成果,傳統矯正治療自此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骨內錨定的適應症

骨內錨定的適應症類型範圍很廣,主要包括下列幾項。

嚴重暴牙 嚴重暴牙的患者在傳統矯正治療中,通常需要佩戴一些口外的輔助牽引裝置,如頭帽或J形鉤,對過度前突的前齒做退縮後拉的動作。但口外牽引裝置的佩戴較不美觀,再加上有安全上的顧慮,如佩戴時不宜做劇烈運動,因此患者的合作度通常比較差,常會導致矯正治療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類患者若接受骨內錨定矯正法治療,就可以利用固定在顎骨中的骨內錨定裝置,對前齒做退縮後拉的動作。這麼一來,患者只要按時回診並注意口腔清潔,就可以達到良好的矯正效果,對醫師及患者而言,整個矯正治療的過程都輕鬆許多!

牙齒過度萌出 臨床上最常見的例子,是因為下顎區缺牙過久所導致的上顎牙齒過度萌出,嚴重時,過度萌出的上顎牙齒甚至可能會直接接觸到下顎的缺牙區。為了製作良好的假牙並恢復患者的咬合功能,必須先把上顎過度萌出的牙齒做一內縮的動作,以提供足夠的上下顎間空隙製作假牙。但若過度萌出的牙齒是牙根數目較多、較強壯的大臼齒,為了使一顆或多顆過度萌出的大臼齒內縮,可能會導致其他牙齒的突出。

傳統的做法會建議對過度萌出的大臼齒做根管治療後,把它修短到有足夠空間可以做下顎假牙,或以外科手術的方式施行截骨術,把過度萌出的牙齒整區的骨頭修磨做一個內縮的動作。而現在,醫師只要在過度萌出牙齒的齒槽骨上植入骨釘或骨板,利用骨內錨定矯正法對牙齒做內縮動作,也可以免去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或全口配戴矯正器的痛苦。

牙齒傾斜或異位萌出 牙齒傾斜及異位萌出也是臨床上常見的兩種齒列問題。齒列中單顆或數顆牙齒的長期缺牙,就可能會導致缺牙區兩側的牙齒傾斜,至於異位萌出指的是,牙齒在不正常的位置萌出或萌出的方向異常。這兩種齒列問題若是發生在後臼齒區,由於臼齒的牙根較粗壯、牙根數目較多,若要以傳統矯正方式把傾倒的臼齒扶正較為困難,若能藉由骨內錨定裝置的輔助,齒列的矯正將如虎添翼,不但使矯正治療簡單許多,也可縮短矯正治療的時間。

牙齒咬合平面傾斜 在傳統治療上牙齒咬合平面傾斜的矯正,通常必須配合正顎手術,以手術方式改正傾斜的情形。目前則可以在傾斜側的顎骨中植入骨內錨定裝置,對傾斜側的牙齒做下壓的動作,以改正傾斜牙齒的咬合平面,就可免去開刀的痛苦。

前牙開咬 前牙開咬的患者通常會合併有功能及美觀上的問題,例如因前牙開咬導致無法切咬食物、大舌頭所導致的發音問題、上下唇無法輕鬆閉合、下臉部過長或下顎後縮等美觀問題。傳統上,通常需要合併矯正後再接受勒福氏截骨術或其他術式,來改善因前牙開咬所帶來的功能及美觀上問題。

目前,前牙開咬的患者又多了一項新的選擇,那就是在上下顎骨的後臼齒區植入骨內錨定裝置,利用骨內錨定裝置對上下顎的後臼齒做下壓的動作,使下顎骨產生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此便可部分改善因前牙開咬所帶來的功能及美觀上的問題。

缺牙空間的關閉 缺牙空間在傳統治療上,通常是以假牙製作的方式,如牙橋或人工牙根的植入來做復形。但年紀較輕的患者由於顎骨仍然在持續生長,並不適合用假牙製作的方式來做復形,若缺牙位置是在後臼齒區,醫師通常會建議先配戴空間維持器,待患者成年後再製作假牙。如今則可以在缺牙區附近植入骨內錨定裝置,利用骨內錨定裝置牽引缺牙區後方的牙齒,關閉缺牙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缺牙空間的關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完成,尤其是在缺牙的時間很長、缺牙區的骨頭很厚的情況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最好和矯正醫師做好充分的溝通。

其他如牙齒錯咬及牙齒阻生等問題,也可以利用骨內錨定矯正法加以治療。

骨內錨定的實施

骨內錨定的種類大致可分成骨板及骨釘兩種,骨板必須以骨釘固定,骨釘則可單獨植入骨內使用。在骨頭較薄、支撐力不足的地方,較適合植入骨板,並以多根骨釘固定。而骨釘由於體積小,可以植入的範圍廣,甚至可以植入兩根牙齒的牙根之間,因此較廣為使用。骨內錨定剛開始用的是外科手術中固定骨折部位所使用的骨板及骨釘,目前也研發出專為矯正治療使用的微型骨釘,有較小的造型及不同的形狀,骨釘的頭部還可以用來固定矯正所使用的矯正線、彈簧或橡皮筋,適用的範圍更廣、植入更方便。

骨內錨定的植入方式與人工牙根的植入方式雷同,植入前需要矯正醫師與口腔外科或牙周病科醫師共同會診,選定植入的骨內錨定種類及植入部位。植入時,患者只需接受植入部位的局部麻醉,若需植入的骨內錨定種類是骨板,則需要接受皮瓣手術,切開欲植入部位的牙齦,植入骨板後再縫合。若是植入骨釘,手術的範圍可縮小很多,局部麻醉後以慢速鑽頭鑽洞,再植入骨釘即可,不需縫合。術後須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藥,並配合使用漱口藥水、注重清潔,避免傷口發炎感染。

骨內錨定植入後常見的併發症是疼痛、發炎及感染。接受骨板植入的患者由於手術的範圍較大,術後顏面部暫時的腫脹及疼痛情形會較接受骨釘植入的患者明顯。此外,患者術後若對傷口疏於照護、口腔清潔不良,會導致傷口的感染,可能引起蜂窩組織炎,而傷口的感染會導致骨內錨定的鬆動甚至脫落,使得矯正治療效果事倍功半。

雖然骨內錨定矯正法適用的範圍很廣,從矯正一顆到整組的牙齒都可以,但若是由於骨骼發育異常所引起的咬合不正問題,就不適用這方法,可能還要合併牙齒矯正與正顎手術才能達到最好的改善效果。在接受矯正前,最好找一位可以信賴的矯正專科醫師詢問清楚!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