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藉科普服務 培養社會道德—黃家逸老師的科學志工團

106/08/02 瀏覽次數 1718

近幾年黑心油問題、毒澱粉事件、竄改食品效期和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為此悲天憫人的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黃家逸老師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液晶與超穎材料實驗室」團隊能為社會做些什麼?

 

培養志工社會道德

 

黃老師想到,那些做出不法情事的大老闆其實很有錢,可惜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荷包,卻忽略了自己該對社會大眾負起更大的道德責任。繼而想到,自己實驗室裡的學生會是未來的社會菁英,應該教導他們重視社會道德,為社會盡一份心力,甚至必要時也能挺身而出,發揮作用。於是他開始集結學生成立科學志工團推廣科普服務,希望透過這種服務來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讓他們體驗社會道德所能發揮的正面力量。

 

另方面,黃老師也希望能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簡化為生活科普知識,讓社會大眾得以這些知識來保護自己的方法。為朝此方向運作,參與科技部「科學志工火車頭計畫」的「健康蔬果好生活科學營」。

 

科學步入尋常百姓家

 

食品內含有各種色素,透過儀器檢測可以知道各種色素成分的含量。「健康蔬果好生活科學營」的活動方式,即是利用實驗室的研究題目「兆赫波光譜儀技術」,再搭配電磁學與光學知識來為食品做色素成分與其對應含量的檢測分析,判斷是否有不良成分的存在,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

 

活動結束後黃老師並未跟著休息,反而加快腳步,著手開發可以隨時檢測食品安全的液晶晶片,其目的就是要讓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可以方便快速的以其做檢測後再決定是否採購。他更期望可以讓這種產品走入尋常百姓家裡。

 

鼓勵年輕人學物理

 

黃老師推動科學志工團的第二目標是希望:只要有需要,志工團就該提供服務。要達到這個目標,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架設一個網站,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將自己所要的協助如科普題材、活動設備或人力支援等訊息傳到網上,志工可就此提供他們做各種的科普服務。

 

而其第三目標則是要向下紮根,培養年輕人對物理產生興趣。黃老師表示,現在選擇念物理的人愈來愈少,可能是大家對物理有誤解,覺得物理只是一些理論,很困難又不實用。而那些放棄物理跑去念化學的人則會說:「化學反應可以被看見,比較好玩。」黃老師甚為訝異,他說:「物理中的光學和力學實驗也可以被看見啊,只是物理人沒那麼積極推廣物理罷了。」

 

黃老師指出,物理系的學生未來可朝光電、電機、電子領域發展,若是沒人念物理,將來這方面人才就會缺乏。而許多產業也需要物理做基礎研究,如開發產品前的模擬,或利用物理做計算評估後才知道打算開發的產品究竟能有多少成功機率。為破解大眾對於物理的迷思,黃老師遂積極的在科普活動中玩物理,努力的向下紮根,就是要引起年輕人學習物理的興趣。

 

幼稚園小朋友學科普

 

而科學志工們在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則以教學與輔導者為主,惟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學到其他領域的知識。譬如有一次約有200名的幼稚園小朋友參加了「毛根蟲運動」教學,一開始大家扯著嗓門與小朋友「比大聲」,可是效果不佳,後來改唱小朋友熟悉的兒歌—小蘋果,終於大家全安靜下來了,可以專心的聽大哥哥、大姐姐帶活動,並對毛根蟲運動表現出高度的興趣。

 

活動結束後志工們雖然非常疲憊,但是心中卻充滿喜悅與成就感,他們說:「很有趣,很好玩,很有意思,和待在實驗室的感覺不一樣。」有些人甚至羨慕的表示,如果自己小時候能有大哥哥、大姐姐帶領該有多好!那次的經驗讓志工們體認到:小朋友的心很柔軟,要讓他們安靜下來必須用對方法,硬做蠻幹是行不通的。

 

讓小朋友聽你說話

 

又有一次,志工們接受嘉義縣梅山鄉梅北國小邀請,前去輔導學童做科普展覽。他們選用一些液晶元件與一片玻璃做成了電子窗簾,在不通電時玻璃是霧狀不透明的,但通電以後玻璃就明亮多了,可以透光,不易藏污納垢,而且較傳統窗簾乾淨許多。此一作品後來贏得第三名與節能獎狀各一張。

 

就在那次活動中黃家逸老師有一發現。他說:「其實小朋友都很聰明,做什麼題目並不重要,只要教法正確,就算大學知識也行。」「關鍵在於讓小朋友聽你說話,只要引出興趣,他們就會自己找答案。」他又想到,推廣科普的老師大都著眼在國、高中運作,較少是針對國小區塊,事實上仍有一些國小是很積極在推廣科普教育的,所以他也將國小學童納為自己服務的對象。

 

對於活動時間的安排,黃老師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針對高三學生舉辦的科普活動原訂於學期中的每星期三下午,如果遇到暑假就停辦。原因有三,其一,高三學生在暑假中會有自己想要參加的活動,如出國、旅遊、暑期課業輔導等,所以報名參加科普活動的人不多。其二,暑假中的活動容易被人以玩票性質對待,這種心態並不利於學習。其三,學期中可以找到實驗室全員皆有空的時間,可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科普服務,落實黃老師的團體服務教育。這是一種「經過仔細思考與規劃後再做決定」的做事模式,對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行為示範。

 

科技與社會道德並重

 

身為大學教師,黃老師的行為內斂,說話不多,然其表現卻點滴透露了他的熱情、關懷與積極的人格特質。由於現行實驗室的研究大都以生活應用為主,所以他決定把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推廣到校園外,只是能申請到的經費並不多,但他仍樂觀的表示,小錢可以做小事情,重點是要能付諸行動。

 

「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是黃老師成立科學志工團的宗旨,他期盼自己的學生進入社會後能成為保護社會的堅實後盾,也因此在他提供的科普服務中,除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外,也多了一些以關懷、愛心與熱情為層面的柔性情懷。

 

對於社會道德,黃老師的定義是:將心比心,放下自私自利,做一些有益於社會大眾的事。消極的做法是做事時不傷害他人,積極做法則是要盡力幫助他人。這是一份崇高理想,也是我們所有的人都該重視的情操。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