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數位學習與「磨課師」(二):東大物理學翻轉教室 建構MIT教學合作模式

103/11/18 瀏覽次數 5940
早在10年前,東海大學即提供物理學的隨堂影片供學生復習,卻因檔案太大,學生取得不易,直至2012年暑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瓦爾特.列文(Walter Lewin)所製作的一系列課程見於edX數位學習平台,同在MIT任教且是東海大學第5屆校友的陳敏教授便將該課程引進母校。
 
edX是一非營利的數位學習平台,課程都有清楚的綱要、教學目標、進行及考查方式,課本也全部上線。隨著YouTube及雲端的普及,加上校園網路頻寬的改善,利於學生線上觀看;而東海大學翻譯了瓦爾特.列文教授的古典力學與電磁學課程,成功建立東海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學合作模式(Tunghai-MIT Model, TMM)。
 
其運作方式秉持翻轉教室的精神,學生在家中自行觀看課程:一部影片總長一小時,每五到十分鐘就會提供隨堂練習,作業會由系統自動批改;學生能自行追蹤進步程度及掌控學習進度,可將問題上傳Google表單;教師除了監督同學進度,到了課堂便直接針對問題討論,以節省教學時間。
 
MIT教學合作模式兼顧良好的課程內容及有效率的帶領者,並以嚴格的考試進行驗收。edX於格林威治12時釋放考試題目,東海大學即在同一時間(約晚上8時)列印考卷,長達3小時的時間,學生現場集中考試,寫完直接於網上登錄答案,通過者可得到來自MIT的認證。
 
由於物理學的教材相當繁雜,陳永忠教授指出,此教學模式的優點,在於節省時間且更有效率的解答問題,學生按自己步調學習,可隨時復習;但同時也有潛在的缺點,比如動機低落的學生進度便會落後,且在家上課、之後至課堂考試及解惑的流程,也大大膨脹學習時間;尤其課程內容來自於MIT,無法降低難度,需另製作錄影帶補足程度落差,這些都是運用網路教學所需克服的困難。
 
陳永忠教授總結網路數位學習的展望,教學由傳統的大講堂移至小研討室,終將成為趨勢。師生的實際接觸仍屬必要,當網路學習為經濟困難的學子提供福音,未來大學應著重於發展實體實驗課程,或培育學生的品德與氣質為首要目標。(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 陳永忠 |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教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