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微生物與有機農業:小兵立大功的微生物
102/11/05
瀏覽次數
9872
鄭文
|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李冠群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李遠豐
|
豐本生物科技公司
科學,總是以學以致用為出發點,而世界的進步,多是為解決人類迫切的生存問題。自1990年代起,人類所面臨的隱患一觸即發,然而,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經常被擺在臺灣新聞最不起眼的角落。直到2007年,當全球暖化危機四伏,乾旱水災等天然災害在世界肆虐,導致全球農糧產量大幅減少,世界各國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議題,且絕大多數的科學報導,卻總將重點放在作物改良本身。
然而,有異於以往的方法,在今年(2013)的下半年度,首度有來自科學界的最新研究,則指出有效的利用「微生物」將能增進糧產,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這個驚人的研究報告發表在2013年八月底,旋即引起媒體廣泛的注意,原因是預計在2050年全球總人口數量將達到90億的壓力下,為了滿足其糧食需要,人類糧食必須增產70%到100%,而巧妙地運用微生物和當代科技,不僅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並且在兼顧環境和經濟的需求下,一石多鳥。
因此本專題─《微生物與有機農業》系列的文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以及豐本生物科技公司李遠豐博士,將向讀者介紹國際目前最熱門的議題,看「微生物」如何小兵立大功,為人類創造福祉。考量臺灣農業深厚的基礎,文章指出臺灣近年雖然農業技術進步,但為了產量和品質的要求,不得不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經過多年重複的使用,導致多數農耕地不僅土壤敗壞使生產力與品質惡化,地力低下的情況更造成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及微小有益生物消失殆盡、病原體對化學藥品產生抗藥性,造成今日即使動用大量農藥與肥料亦無濟於事的困境。長此以往,必然會傷害臺灣農業產出量,影響臺灣的經濟命脈,實在不得不為當局重視的問題。
若能有效地應用微生物,改良有機農法,將成為解決當前難題的創舉。微生物肥料能促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之回歸到原始土壤的條件,恢復地利,並真正地永續經營臺灣土地。由於微生物肥料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養分:氮、磷、鉀三要素,以及豐富的有機養分,包含有氨胺基酸、核酸、脂肪酸、低分子醣類、各種生長促進素、抗病物質及各種分解合成酵素等,如此綜合性的「完全肥料」能使土壤發揮原始林中自然生態的平衡能力,使生物間物質交換作用再現其活力,不僅使植物快速成長,天然抗病力增強,並能減少農藥肥料的需求量,讓臺灣邁向永續有機農業的目標。
過去,經濟的發展經常凌駕於環境的平衡上,然而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則指出,假使你將環境每一樣資源貼上價錢的標籤,並將經濟發展的正成長,減去環境資源的消耗,事實上人類不僅沒有賺,反而還賠錢。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在來得及扭轉的情況下,人類透過「微生物」學習與自然合作共生之道,了解萬物生息定律,也不失為一種進步。(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李冠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微生物(38)
有機農法(1)
經濟(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