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麗清淨的福爾摩沙追夢記專題報導(二):重金屬污泥全資源再利用

106/04/27 瀏覽次數 1025

目前全國重金屬污泥,除少部分固化進入民營掩埋場外,大部份透過各種管道進入我們生存的環境,對國民健康危害甚大,重金屬污泥,它的主要組成成份為重金屬,經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CLP)分析超出國家標準的污泥均屬之,帶有重金屬特有的顏色的污泥;如未經處理隨意棄置,當中所含的重金屬物質將隨降雨、沖刷等進入環境中,污染環境。

 

前環保署官員、現為環基環境永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卓英仁表示,台灣現在每年產生約30萬噸重金屬污泥,僅少部分(<15%)進行焚燒或掩埋,大部分重金屬污泥,連固化都沒有就直接棄置污染地下水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即使是固化處理,由於土地資源少,多數掩埋場已接近飽和,新增掩埋場數量有限,無法承擔日益增長污泥量,所以迫切需要有效解決方案。

 

他認為,所謂固化處理是以水泥或固化劑包覆污泥形成固化物,再將固化物放置於掩埋場中,使重金屬離子不易再析出;但此法僅將問題留給下一世代處理,並未真正解決污染問題。

   

現在台灣環保產業界已紛紛開發出新的技術來回收重金屬污泥中的金屬,以便能真正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卓英仁說,重金屬污泥全資源再利用現在比較新的技術是,利用酸溶液將污泥中重金屬離子析出,再利用Fe2+等離子,在適當酸鹼度下,與重金屬離子產生錯合反應,形成鐵氧體。鐵氧體主要為Fe2+、Fe3+等離子形成的錯合物,分子結構穩定,重金屬離子不易析出。而鐵氧體如超過65%的鐵含量,可作為煉鋼原料;鐵氧體分子因其特殊的晶格性狀,經細緻加工,可作為磁粉製品(如磁帶等)、防磁塗料、電波吸收塗料等原料。舉例來說,它可以應用在防電磁波上,像手機背面防電磁波的塗料。透過這樣的過程和技術,可以把重金屬污泥較完全地回收再利用,並且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而處理重金屬污泥過程中所生產的鐵氧體,主要有三種用途,分別是:民生用途(如防電磁波或是牆壁塗料)、商業用途(如防鏽蝕)、或者是國防用途。國內業者致力於這些技術發展,就是要追求真正達到廢棄物的全資源回收再利用,並且避免再太過依賴固化掩埋,以免治標不治本,長期之後,下一世代者還得再將這些掩埋物挖出處理,這才能完成追求永續家園的夢想。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 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卓英仁|前環保署官員、環基環境永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