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船舶登陸–淺談船的上架

105/05/31 瀏覽次數 4033
2012年10月18日屏東東港一艘漁船滿福財一號在上架的過程中,滑出曳船道,傾斜後重壓一名在水下以枕木固定船與船台的印尼籍船工,致其喪命。船隻上架保養、維修是所有船廠都會提供的業務之一,比起操作起重機發生的工安意外,上架意外可謂十分少見;但上架的過程中為何仍發生令人悲痛的喪命事件?
 
在討論意外的可能原因前,先來談船隻上架的設備及過程。這套設備包含從陸地延伸進水中的鋼製曳船道(全長200-300公尺)、由枕木平台及鋼製輪子組成的船台及負責用繩索拉動船台的絞車等。船上架時,以繩索與絞車連結的船台會先被推入海底,拖船再將船拖至船台上方(若是小艇,則自行駛至船廠邊,船廠人員再上船用竹竿撐船至船台上方);船對準船台後,一名潛水員會在水下將枕木插入船與船台間的縫隙,讓船固定在船台上。這時,絞車便會慢慢捲動繩索,把船順著曳船道拉到岸上。
 
將船對準船台,用枕木固定船隻的過程,是上架過程中最需要技巧的部分。若此工作沒有做好,可能導致船划出軌道,發生碰撞或壓死潛水員的意外。東港的事件就是因枕木脫落,船工在水下重新固定枕木時,仍受絞車緩慢拉動的漁船忽然滑脫軌道,造成悲劇,故船隻上架過程其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除人為疏失,還曾發生過因地震、絞車零件斷裂,導致船隻脫軌、從岸上滑入海中的事故。此種上架方式自古即有,唯古代以人力拖拉,今採電動式絞車拉動船台;但難道沒有其他更安全的上架方式嗎?
 
有一種修船平台──浮塢,能沒入水面下,讓船直接被牽引到船台上方;待平台升起脫離水面後,便可於其上進行保養維修,避免脫軌的意外。其實,浮塢是一種兩側有牆(牆上有迴轉式吊車)、呈現ㄩ字形的平底船,底部有艙室可進水、排水,以調整吃水深度。最著名的平底船應屬1999年由中船設計、製造的「藍馬林魚號(MV Blue Marlin)」,能載運貨櫃船、鑽油平台、艦艇等大型重物;但不同於具動力的平底船,浮塢只能藉由工作船拖拉,於海面上移動。
 
此外,在岸邊的固定式大型船台也採行類似的上架方式。此種船台有鋼筋混凝土製成的墩,被置於岸邊挖出的一個低於海平面的長方形溝槽中,溝槽以水泥固定,並設置閘門抵擋海水。船上架時,會注入閘門外的海水,直至內外水面相等,再開啟閘門,由繩索牽引船至船台上方後,關起閘門排水。隨水面下降,船會置於船台上。
 
目前在臺灣,浮塢或固定式船台多用於大型船隻的修造,但僅少數大型船廠有此設施。受限於成本及船廠空間,且基於便利性考量,民營的中小型船廠仍用曳船道及絞車拉船上岸。(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陳政宏∣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名詞解釋

上架:把船從海面固定到位於陸地的船台上,以進行保養、維修。其中,保養工作包含清潔船體、清除艙底積水、檢查索具、電路及引擎等船上設備。

吃水深度:船舶沉入水中的深度。通常,船體越大,吃水越深,但也會受到載重量及水域鹽度的影響而有變化。

曳船道:造船廠供船上架維修與下水的斜坡,上方設有軌道、船台及絞車等設備,用以固定船隻,將船拖曳上岸或推入水中。 

絞車:為一組繩、鍊條或鋼纜捲繞的滾筒,可用手動或電動的方式驅動之,進而牽引重物。在船廠,絞車用來拉動台車,讓台車往海裡或陸地水平移動。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