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獨特的水星
103/01/13
瀏覽次數
944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太陽系4顆岩石行星中,水星最小、密度最高。可是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受太陽引力太大,很難派探測器偵察,讓探測器環繞水星飛行更難。第一個偵測水星的探測器是水手十號,1974年抵達水星。直到2004年8月,美國太空總署才發射第二個水星探測器—傳訊者(Messenger);2011年3月,它進入環繞水星的軌道,傳回了大量資訊。最近科學家發表了初步的分析結果。
所有岩石行星都有一個含鐵量高的固態核心,但是只有水星與地球有磁場,不過水星與地球的相異之處教人摸不著頭腦。
例如,比例上水星的固態核心比地球大得多;水星的金屬核心,質量占整顆行星的60%,是地球的兩倍。地球裡包圍著核心的地幔很厚,質量占地球的2/3。水星的地幔相當薄,固態核心非常大。由於水星外殼的密度非常高,研究人員推測水星的地幔之下還有一層很薄的硫化鐵,然後才是液態的中核與固態的內核。果真如此,水星與太陽系其他岩石行星未免差異太大了,解釋水星的起源變得越發困難。
研究最新資料的一個團隊提出了兩個可能。一個是,水星是特例,與其他岩石行星不同。另一個是,在岩石行星形成時,水星遭遇過巨大的衝擊,因而損失了大量的矽。不過,如何以這兩個可能解釋水星的結構,專家似乎還沒有什麼想法。
當然,新資訊證實了過去的推測,同時創造了新的疑問,是科學研究的常態。幸好日本與歐盟合作,預定在2014年發射兩具環繞水星的探測器,2020年抵達,到時候也許能解決更多關於水星的疑問。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6月,474期,76 ~ 80頁
水星(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