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的嗅覺不靈敏嗎?

106/06/02 瀏覽次數 3058

 

狗的嗅覺比人靈敏,是常識。原因也是常識,因為我們是靈長類。靈長類的特徵之一就是視覺發達、嗅覺退化。有點學問的人接著可能會提醒大家:盲人的聽覺非常靈敏也是同樣的道理。或者補充道:靈長類的祖先生活在樹上,因此需要發達的視覺才能自在、安全地在樹與樹之間移動。更有學問的人還會舉出數字,證明人的嗅覺比狗還差是鐵案如山的科學結論:人的嗅覺細胞數量只有狗的百分之一。可惜這些都是想當然耳。

 

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嗅覺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的麥建教授(John P. McGann),關於人類嗅覺的流行常識部分源自19世紀中葉的法國神經解剖學家布洛卡(Paul Broca,1824?1880)。他不僅是神經科醫師,也是一流的學者,例如他確定「失語症」病人的病灶位於大腦左半球額葉,為神經語言學奠定了基礎。不過這個發現也使他更加堅信「唯物論」——一切人類特質都有物質基礎,靈魂是莫須有,甚至子虛烏有的事。

 

靈長類的嗅球小,因此嗅覺不靈敏?

 

布洛卡把哺乳類分為兩類,大多數物種依賴嗅覺,只有少數不依賴,包括靈長類、鯨豚類。他的證據也分兩類,一類是由嗅覺驅動的行為模式,例如狗幾乎到處都嗅聞不已;另一類是解剖學觀察,無論靈長類還是鯨豚,大腦底部的嗅球都非常小。哺乳類中,靈長類的腦子特別大,而人的腦子更大,在巨大腦子的襯托下,人的嗅球顯得更渺小。對布洛卡來說,這是人有自由意志的旁證——人不再受嗅覺控制。(嗅球是傳遞嗅覺訊息的中繼站。鼻腔的嗅神經元先把訊息傳送到嗅球,再由嗅球傳送到大腦前額葉的嗅覺中樞。)

 

總之,布洛卡根本沒有人類嗅覺貧乏的實證,只有一些經驗觀察(行為模式與解剖學),以及言之鑿鑿的推論。

 

嗅覺靈不靈,不可一概而論

 

要是只論嗅球大小,人類的嗅球比大鼠、小鼠大多了。更有趣的事實是,其中的神經元數量都一樣,大約是1,000萬個。可是人類嗅球的組織與大鼠、小鼠大不同。嗅球的功能單位是嗅小球,每一個都接收許多嗅神經元的投射,不妨視為嗅覺資訊的初級「微處理器」。人有5,600個嗅小球,小鼠只有1,800個,大鼠2,400個,要是數字會說話,它們會說人處理嗅覺資訊的能力很強,還是很弱呢?

 

當然,以上的討論都是紙上談兵。人的嗅覺究竟靈不靈?當然不可一概而論。偵查電線桿上的尿漬,人比不上狗,可是品評美酒的氣味呢?每一個物種都有特別敏感的氣味,那是演化史的產物;演化史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攸關性命、福祉的氣味就不同。比較狗與人的鼻子,一開始絕不能犯對牛彈琴的錯誤。

 

參考資料

  1. McGann, J. P. (2017) Poor human olfaction is a 19th-century myth. Science, 12 May 2017, DOI: 10.1126/science.aam7263.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