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小息肉
102/08/06
瀏覽次數
13893
歐吉性|
行政院衛生署恆春旅遊醫院內科/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
吳登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郭昭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
最近幾年常常聽到某某公眾人物得了大腸直腸癌,這些赫赫有名的公眾人物得癌,讓民眾聞癌色變,也漸漸開始重視起大腸直腸癌這個疾病。
大腸直腸癌是一種常見且死亡率高的疾病,在臺灣,這幾年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新發生個案數高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以民國98年來說,臺灣地區共有12,488個新診斷的大腸癌病人。另外,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大腸直腸癌也排到第三名。這些結果都可讓我們知道重視大腸癌的重要性。
既然重視大腸癌的重要性,我們便應該了解其發生過程,和甚麼樣的人容易得大腸癌,並藉由疾病預防的效果,避免日後發生這癌症時龐大的醫療費用和辛苦的治療過程。大部分的大腸直腸癌是由息肉發展而來,若未及早發現處理,在經過一連串的基因突變後逐漸變大,最後變成癌症。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變成癌症,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而要判斷是不是腺瘤性息肉,則需經由病理切片來認定。
常見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可分為兩大類:家族或遺傳性因素—如直系血親有大腸癌病史;後天因素—如攝食紅肉,高脂肪,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過度肥胖,攝食太少水果、蔬菜、纖維、維生素、鈣質等也是風險因子。
另外,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腸癌在40歲以前不常發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九成的病人發生於50歲以後。
因此,要預防大腸直腸癌,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著手,例如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的食物、避免菸酒等。除此之外,遺傳因素和年齡因素是無法改變的,又該如何預防呢?
隨著息肉的逐漸成長、癌化,開始會產生一些症狀,如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絞痛、持續想排便卻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缺鐵性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當然若是有了這些症狀,就該立即就醫檢查,但大部分的病人初期是沒有症狀的,往往有了這些症狀時,病情都是比較晚期了。
早期發現和晚期發現有甚麼差別呢?早期癌症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0%,相對地,晚期癌五年存活率就只剩10%。早期診斷可早期開刀治療,並且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而診斷得太晚,即使接受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雖然承受治療的痛苦,也沒辦法回復到罹癌前健康的情形了。
難道就無法避免小息肉逐漸變成癌症的事實,進而提早預防嗎?雖然臺灣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仍呈上升趨勢,但在美國則是穩定下降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研究報告顯示,美國能有這樣卓越的成果,主要是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和篩檢策略的成效所致。藉由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這些息肉並把它切除,或發現早期癌症、早期治療,便可大大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方式有:
糞便潛血檢驗—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若是檢驗陽性,則進一步以內視鏡確定診斷。這項檢查不但簡單、快速,而且便宜,這也是政府目前推動的篩檢策略。
大腸鏡內視鏡檢—醫師利用內視鏡從肛門放入,逐漸深入檢查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等。大腸鏡檢查時如果發現息肉或腫瘤,能立即執行息肉切除術,把息肉整個切除或摘取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驗。大腸鏡檢查是屬於較具侵入性的檢查方式,但能較詳細地檢查大腸病灶。藉由簡單的息肉切除,便可防患未然,避免日後開大刀,甚至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腸雙相鋇劑攝影檢查—在大腸清腸準備後,經由肛門把顯影劑(鋇劑)和空氣灌入大腸中,再利用X光攝影檢查大腸病灶。鋇劑攝影的好處是較不具侵入性,但缺點是對於小病灶的診斷率不高,且檢查後若有異常的可疑病灶,仍需利用大腸鏡檢查,以確定診斷及進一步處理。
臺灣自民國93年開始推動大腸直腸癌篩檢,對象是50~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接受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接著,衛生局轉介並追蹤陽性個案,確保陽性個案能接受大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加鋇劑攝影,以確診和接受治療。
政府投入了這麼多的經費和人力,原本預期能像美國經驗那樣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然而,在民國93~97年,臺灣這項篩檢政策的執行成果卻不盡理想,可能的原因是民眾對於篩檢產生心理上的畏懼(害怕面對自己有癌症的可能性),以及篩檢的不方便性。另外,大腸鏡檢查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的考量,或許也是讓民眾卻步的原因。
其實要改善篩檢的效率,政府也提出了許多具體做法,如:加強衛教和宣導教育,以提升民眾對篩檢的認知;建立足夠的篩檢服務體系(社區設站、提供誘因增加醫療院所積極提供篩檢服務的意願)等。除了政府的努力以外,我們也應該配合政府,才能達到上行下效的效果。
大腸直腸癌是很常見的癌症,藉由切除小息肉就可達到很好的預防成效,並省下龐大的癌症治療經費。從美國經驗發現,大腸癌篩檢策略已讓美國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和發生率逐漸下降,臺灣雖也開始推動篩檢政策,但似乎效果不彰,表示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身為國家的一分子,我們也應該貢獻一己的心力,配合政府篩檢政策,重視自己的健康,改變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全民動起來,千萬別忽視了那小小的息肉,而讓自己身陷於大腸癌的愁雲慘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