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造牛肉漢堡 解決糧食短缺
102/08/19
瀏覽次數
12037
廖凱弘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世界第一塊實驗室製造的牛肉漢堡誕生了。擔任營養師的澳洲籍漢妮‧陸斯勒(Hanni Ruetzler)和美國記者喬許‧項瓦德(Josh Schonwald)公開試吃這項新發明,重點在人造肉的口感。兩人覺得人造肉跟真肉幾乎一樣,只是吃起來似乎少點風味。
科學家認為改善風味不是個困難的問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生物技術執行長史迪格.歐姆厚特(Stig Omholt)表示,「味道是最不重要的問題」,只要調整人造肉成分即可。他肯定這場品嚐會,因為可以吸引公眾注意力及投資者挹注資金。
領導這個研究計畫的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在荷蘭垂克大學的團隊,開發漢堡肉已超過5年,他希望實驗室的肉品最終可用來對抗全球暖化帶來的缺糧問題。但要能達到餵養全球人口的目標,至少還需要10年、甚至20年。
專家說新生產肉品的方法,既要滿足不斷增長的肉食需求,但又不會讓資源逐漸枯竭。聯合國農糧組織(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預測,到2050年,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買得起肉,到時候全球肉類消費量將會增加1倍。
Google的共同創辦人謝蓋.布林(Sergey Brin)出資了25萬歐元(約330,00美元)在此計畫,出發點是對動物權的關注。
善待動物組織(PETA)表示支持實驗室肉品發展計劃。PETA總裁兼共同創辦人英格麗.紐柯克(Ingrid Newkirk)說:「我們不去屠殺成千上萬的動物,只須利用一些細胞就可以製作漢堡或肋排了。」
如果該項計畫生產的肉品要上市,那麼國家糧食局可能需要證明實驗室製造的肉品是安全的,因為此事無先例可循。有專家說,官員也許將會對製造實驗室肉品的過程加以規範,如同他們管理啤酒和酒類產品製程一樣。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人造漢堡肉被新聞媒體譏為試管牛肉,因為製造過程中實驗團隊從有機飼養的牛肩肉取出細胞,放入培養液中培養成肌肉組織,之後做成像漢堡肉餅的形狀。
整過程涉及到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將生物組織及細胞與生物體分離,之後置入維持細胞生長的培養基中,主要是細胞培養液。細胞培養液具備兩種功能,一是維持適合細胞生理環境,包括酸鹼值和滲透壓,都要符合細胞可適應的條件;另外是提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美聯社2013/08/05倫敦訊/記者Maria Cheng
培養(1)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從軍事用途到改善 AI 運算耗能問題,看化合物半導體「氮化鎵」如何推開下世代通訊與應用的大門!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