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人造牛肉漢堡 解決糧食短缺

102/08/19 瀏覽次數 12020
新聞報導

世界第一塊實驗室製造的牛肉漢堡誕生了。擔任營養師的澳洲籍漢妮‧陸斯勒(Hanni Ruetzler)和美國記者喬許‧項瓦德(Josh Schonwald)公開試吃這項新發明,重點在人造肉的口感。兩人覺得人造肉跟真肉幾乎一樣,只是吃起來似乎少點風味。

科學家認為改善風味不是個困難的問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生物技術執行長史迪格.歐姆厚特(Stig Omholt)表示,「味道是最不重要的問題」,只要調整人造肉成分即可。他肯定這場品嚐會,因為可以吸引公眾注意力及投資者挹注資金。

領導這個研究計畫的科學家馬克.波斯特(Mark Post)在荷蘭垂克大學的團隊,開發漢堡肉已超過5年,他希望實驗室的肉品最終可用來對抗全球暖化帶來的缺糧問題。但要能達到餵養全球人口的目標,至少還需要10年、甚至20年。

專家說新生產肉品的方法,既要滿足不斷增長的肉食需求,但又不會讓資源逐漸枯竭。聯合國農糧組織(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預測,到2050年,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買得起肉,到時候全球肉類消費量將會增加1倍。

Google的共同創辦人謝蓋.布林(Sergey Brin)出資了25萬歐元(約​330,00美元)在此計畫,出發點是對動物權的關注。

善待動物組織(PETA)表示支持實驗室肉品發展計劃。PETA總裁兼共同創辦人英格麗.紐柯克(Ingrid Newkirk)說:「我們不去屠殺成千上萬的動物,只須利用一些細胞就可以製作漢堡或肋排了。」

如果該項計畫生產的肉品要上市,那麼國家糧食局可能需要證明實驗室製造的肉品是安全的,因為此事無先例可循。有專家說,官員也許將會對製造實驗室肉品的過程加以規範,如同他們管理啤酒和酒類產品製程一樣。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人造漢堡肉被新聞媒體譏為試管牛肉,因為製造過程中實驗團隊從有機飼養的牛肩肉取出細胞,放入培養液中培養成肌肉組織,之後做成像漢堡肉餅的形狀。

整過程涉及到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將生物組織及細胞與生物體分離,之後置入維持細胞生長的培養基中,主要是細胞培養液。細胞培養液具備兩種功能,一是維持適合細胞生理環境,包括酸鹼值和滲透壓,都要符合細胞可適應的條件;另外是提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