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新媒體,新生活(五):網際網路與公共領域的實踐
103/02/19
瀏覽次數
10767
吳宇翔
|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2013月12日台灣雅虎(Yahoo!) 新聞公布年度十大新聞,食品安全、廣大興漁船槍殺案、大埔事件皆入榜,這些新聞,不僅是新聞媒體的聚光燈所在,也成為日常生活中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更進一步延伸至網路世界,在網路論壇、社群網站上引起網民們的熱烈討論,也維持媒體報導的熱度。同時,阿拉伯之春靠著行動通訊設備、以及社群網路,便匯集足以推翻政府的巨大力量,讓人不禁期待,網路、行動通訊、以及社群網站等新媒體,是否能夠促進言論自由,實踐德國社會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所提出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概念。
而什麼是公共領域呢?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根據哈伯馬斯的理論,公共領域是「政治權力之外,作為民主政治基本條件的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也就是介於國家(state)與社會(society)之間的一種公共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所有公民以社會利益為出發點,自由發表言論、對談,而不受國家的限制,如18世紀的沙龍、咖啡廳等。哈伯瑪斯認為公共領域的形成有三個要素,包括:參與成員皆平等、討論的議題沒有任何侷限、以及參與成員包含各種身份。
作為新媒體,網際網路與社群網站,其所擁有的特質被認為擁有成為公共領域的潛力。首先,網際網路同時具備跨地域、以及及時性的特質,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時,許多民眾不是透過主流媒體的揭露,而是經由社群網站獲得消息,同時於網路上傳散、討論這則消息。
同時,新媒體的「互動性」,讓使用者藉由新媒體,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網民們互動,符合公共領域中成員參與、彼此發表言論的特質。此外,網際網路是「去中心化」的媒介,打破以往資訊傳播由上而下的過程,網路使用者間人人平等,能夠自由傳遞任何訊息,以「多對多」的方式討論議題,能夠促進言論自由。
最後,網際網路、社群網站等新媒體是所有使用者所共享的社群,藉由網民們的積極參與與組織,能夠促成「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使其具備成為公共領域的潛力。台灣近期一名洪姓下士之死,在各大媒體廣受報導,最終讓25萬網民們集結上街頭遊行,為正義與真相發聲,打破了普羅大眾「萬人響應,無人到場」的既定印象,靠的就是網路論壇的動員。
自2010年起,一把名為「革命」的火,從突尼西亞燒到埃及,蔓延至整個阿拉伯世界,成為人們所知的「阿拉伯之春」,動員如此強大力量的竟然是「社群網站」。爲死者哀悼的粉絲專頁5分鐘之內便有超過300名成員,短時間內突破10萬人次,有民眾利用社群網站在政府出動警察鎮壓時更新社群網站的動態,對其他人發出預警,或者是登上大廈樓頂拍攝鎮壓畫面及時上傳,社群網站頓時代替主流媒體,成為當地民眾與世界獲得第一手資訊的方式,也成為世界網民關注、討論的重要事件。而在埃及總統穆巴拉克(Mubarak)政權倒台前,在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上埃及政府的相關討論較平常增加了十倍之多,而Youtube上關於埃及政治評論影片,前23名熱門影片吸引超過500萬全世界網民觀看。
透過網際網路以及社群網站,一舉推翻數十年的獨裁政權,新媒體向世人們展現公共領域的力量 。有學者樂觀地認為,網際網路空間將可望形成一個數位世界村(digital global village),公共領域將如同一個世界廣場,廣納世界不同人,以理性為基礎自由交流各種議題。同時卻有學者表示,網際網路使用者傾向尋找與自己想法相近的資訊,失去公共領域交流的機會。
若想在新媒體上實踐公共領域,則有賴於各國政府消弭「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降低資訊科技的近用門檻,讓全世界的民眾都有能力使用資訊科技,利用新媒體參與公共領域中的各項討論。
(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網路科技、電子商務與創業,以及虛擬社群和社交網路」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2月)
責任編輯:
李雅靖│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社群網站(9)
審議式民主(1)
數位落差(2)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19
永續的碳循環產業鏈,讓二氧化碳不再人人喊「減」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碳封存是臺灣淨零解方之一,如何兼顧環境及社會、經濟的需求?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