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雨林砍伐衝擊生態
印尼因為長期濫伐雨林而成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國,雖政府宣稱改善環境破壞的新措施頗有成效,但環保人士不相信,指蘇門答臘雨林的的果仁油與棕櫚油作物種植面積持續擴大,速度之快令人心驚,政府與企業承諾的節制措施根本沒用。雨林墾植是氣候變遷的主要成因,也威脅印尼境內老虎與猩猩的生存。
印尼雨林面積原是全球第三大,如今被砍除近半,成為中、美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中8成的溫室氣體因破壞雨林的墾植而生,加劇的海平面升高,危及印尼散居各島嶼上的兩億五千萬人民。
對此,印尼總統尤多約諾(Yudhoyono)承諾2020年前降低26%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途徑是限制雨林租用。印尼駐美大使賈拉( Dino Patti Djalal)呼應該國政府正積極與相關企業及環保團體合作保護雨林的政策。他強調,該國最大的果仁油與棕櫚油企業已承諾暫停雨林砍伐,改以現有耕地與劣地來生產,還承諾保護猩猩。
不過,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發現,印尼第二大果仁生產商-亞太資源國際公司( Asia-Pacific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Ltd., APRIL)仍以蘇門答臘廖內省(Riau Province)的雨林生產,廖內省因而成為雨林濫墾最嚴重的地區,嚴重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
廖內省今夏還發生可能係人為的森林大火,形成的霾害甚至北飄到近鄰泰國,引發抗議。綠色和平組織說,2009至2011年間廖內省的老虎棲地有10%遭到摧毀,造成僅存的400頭蘇門達臘虎嚴重的生存壓力。
同期間婆羅洲有1410平方公里的猩猩棲地雨林遭到整地剷除,這正是承租該地的棕櫚油製造商所為。
環保人士認為政府新措施成效不彰,主因在大部份企業承租林地並未改變,而且法規漏洞太多且可輕易規避。研究東南亞環境議題的專家也說,企業壓力、官員貪污、錯誤的土地政策,以及人口成長帶來的耕地需求,造成雨林的消失。也有專家認為,印尼地方政府影響力增加,造成中央政府的環保新措施無法貫徹到地方。
雨林扮演生態要角 保育勢在必行
熱帶雨林僅佔地球面積的一小部份,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和澳洲等地的赤道附近。雨林的存在對於地球生態有絕大影響,雨林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動植物棲息地,在維持生物多樣性上扮演關鍵角色。
雨林也影響降雨量多寡。樹木有有吸納水份的功能,樹根把水份吸收傳到葉面,進而讓水份以水蒸氣的形式釋放到空氣中進入水循環,水蒸氣凝結成雲,增加降雨的機率。一但雨林被大面積的砍伐,降雨量必將減少、乾旱隨即增加。
雨林更被視為地球之肺,雨林的大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轉換排出動物所需的氧氣,是大氣中氧二氧化碳平衡的重要機制。雨林被大量砍伐,不僅降低了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開墾過程也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暖化。
印尼擁有的廣大雨林曾名列世界第二,1950年代後大量地開墾而快速消失。聯合國報告指出,因為印尼傳統火耕、伐木、跨國企業的大批棕櫚油樹種植等行為,使得印尼成為雨林消失速度最快的國家,其中又以蘇門答臘最劇,每年消失總面積的2.5%。目前印尼不僅地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致力保護雨林工作,國際非營利組織也紛紛投入保護印林雨林的行列,臺灣環保聯盟便是國內積極參與搶救印尼雨林的團體。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葉欣誠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