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加上去年曾爆發毒雞蛋風波,讓「有機蛋」及「機能蛋」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然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品牌,標榜著各式各樣機能的蛋品,該如何判斷它們是貨真價實或浮誇不實呢?
筆者希望從雞的生產環境談起,從蛋品的外觀及特殊的機能與相關認證,並釐清錯誤的觀念,讓消費者能安心地選擇適合自己需求且經濟實惠的蛋品,達到健康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有機蛋的優點就是天然安全、不含化學物質,事實上,有機蛋是不能隨便說說就算的,必須是飼養環境或食物都符合有機標準的國際認證才能算數!然而,在台灣目前的環境下,要產出符合國際有機認證的蛋是極具挑戰性的。因為要獲得有機認證的關鍵在於土壤及水源務必純淨無污染,而這些標準都得經過科學儀器檢測確認才行。
台灣因多年來的工業污染而造成酸雨比例過高,嚴格來說,是很難具備有機的條件。故目前市面上標榜的有機蛋,其實只能算是介於有機跟「自然放牧」(Free Range) 的標準間所生產的雞蛋。雖然稱不上是貨真價實的「有機」,但由於其環境天然無化學農藥,所以在選購蛋品時,購買到毒雞蛋的風險還是相對較低。
要提醒的是,有機蛋因有機認證的要求嚴格,讓其價格相對昂貴。而且有機蛋的營養價值不一定會比一般的蛋還高,因為這部分得視雞飼料的營養成分而定。在價格相對較高,但營養卻不保證「高『蛋』一等」的狀況下,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性價比那就見仁見智了。
所以消費者如果買不到貨真價實的「有機蛋」,選擇自然放牧的雞蛋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雞蛋的品質主要取決於雞隻的營養供給及其健康狀態,而自然放牧的雞在生理及心理上均較籠養的雞隻健康,因為前者可自由啄食草地的綠色植物、昆蟲與土壤等,能充分獲取大自然的微量元素,間接也提升了雞蛋的品質。
機能蛋:非有機但有機能
在自然放牧的環境下,若使生產的雞蛋比一般的蛋還多點特定的營養,就被稱為是「機能蛋」。由於不同的飼料會影響機能蛋的營養成分,例如,飼料中加入海藻類等高碘的物質時,母雞所產的蛋含碘量自然較高。這種藉由人為的操作,而增加雞蛋的特定營養價值,雞蛋售價自然也會較高。
另外,民眾普遍有一種迷思,認為選蛋要愈大愈好。其實,雞蛋是否經濟實惠與大小關係不大;相反地,愈大的蛋,有可能是產自健康有疑慮的老母雞。再者,民間普遍將紅蛋當作是土雞蛋,實際上,不是土雞也有可能產出紅蛋。蛋殼的顏色與營養也沒有絕對的關係,而是取決於雞種跟色素的不同,就像雞隻羽毛的顏色也是有差異的。本質上來說,各種雞蛋的營養都是要用來支持小雞的出生,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廠商卻常常根據市場對顏色的偏好而去調整價格。
選雞蛋不僅是一門「暗藏玄機」的學問,消費者也要「有心機」選好蛋,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註1:本文作者為英國阿爾斯特大學遠距醫療之商業模式創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