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水價的科學計算與社會考量

106/04/11 瀏覽次數 1518

「沒有石油,人類仍可以存活;但如果沒有水,只有走向滅絕!」早在2009年時聯合國即提出警告,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爭奪水資源的嚴重衝突。當時催生了「水資源戰爭」的概念,也提醒世人「節省水」的重要性。提昇水價是推動節水的方法之一,但提高水價和節水間並非全然的等號,水價的科學計算與社會算計也大不相同!

 

2015年3月台灣遇到乾旱,當時即曾引發了自來水價調漲與否的討論。曾任職於台水公司的環保署綜計處科長周國鼎即指出,自來水價格自1994年起就沒有調整過。如根據國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於 2014 年 9 月公布之家戶用水資料,以每家戶每年使用 200 度自來水為基礎來計算,在30個國家中,每度水價最高者為丹麥之91.46 元;臺灣排名第 27 名,平均每度水價為 9.23 元,僅達各國自來水平均價格 43.84元的21%。

 

如果以IWA2014所公布用水 200 立方公尺(度)的自來水費用代表每年家戶平均自來水費用,用這項費用除以該國「人均 GDP」,所得數值稱為「水費負擔率」。周國鼎說,在水費負擔率上,全球30 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值為 0.95%,最高者為位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其平均值為 1.83%;臺灣則為 0.16%,排名全球倒數第 2 名,僅達各國平均值的 17%。另外,如果將水價的比較細分到以城市來看,臺北市及高雄市水價,在全球 158 個城市中分別排名第152名及149名,也低於93%以上之城市。

 

換句話說,根據周國鼎的研究顯示,台灣的自來水價格相較世界其他國家偏低,水價的合理調整可以是節約用水量和水資源的手段,也可以避免水價太低所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水公司的無法合理營運或修繕漏水,不利水科技業的進步,以及對工業界回收再利用水資源之推動也毫無誘因等。

 

然而,從政策、民意暨當政者所不樂於觸及的,漲水價可能牽動物價等社會面向來看,水價不只是科學計算的問題。根據中央社2016年6月份報導即指出,因傳出水利署研議重啟水價調整,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即建議,民眾對漲價議題很敏感,不如先改善設備,解決漏水問題,再來談漲水費。另外,2015年乾旱期間,根據《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也顯示,67%的台灣民眾認為水價便宜,但56%受訪者不認為調漲水費可以減少浪費,達到節省用水的效果。由此可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水價問題,也深涉民意和政策面的衡量評估。

 

誠如周國鼎指出的,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當今,大家應節省水資源,最好的方式之一是水價要做合理的調整;但訂定合理水價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課題,政府及民意機關在審議水價時,須考慮供水成本、水資源保育、社會公平、行政效率、國民健康、民意接受度,以及其他政府政策等,才能較為完備。(本文由科技部補助105年度《「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以環保永續、環境教育、財務金融、應用科學暨新媒體藝術等領域為例》執行 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周國鼎 | 環保署綜計處科長、前台水公司組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