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亞馬遜雨林砍伐去年(2012)大增三成

102/12/17 瀏覽次數 11086
新聞報導

亞馬遜流域的雨林被認為是對抗地球暖化的最重要自然資源,因為它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巴西的溫室氣體生成,約有 75%是來自雨林燃燒與樹木腐爛。每年估計有4億噸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得巴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全球第六。

巴西環境部長伊莎貝拉.特謝拉 (Lzabella Teixeira) 說,去年有2,256 平方英哩 (5,843 平方公里) 的雨林遭砍伐,而前年被砍伐的數字是1,765 平方英哩 (4,571 平方公里) 。面對此一局面,環境運動者認為是因巴西環境保護法律逐漸放寬所致,強調巴西政府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如水壩、道路與鐵路,都造成雨林大量遭致砍伐。

2012年巴西議會通過森林編碼法 (Forest Code law),造成號稱世界最嚴格的環境規範遭修改鬆綁,影響了雨林的管制與保護。修法最大的改變,是放寬小資地主的限制,允許他們砍伐並清除靠近河岸的樹木。新法最具爭議的部分,在於免除非法砍伐樹者的罪行追訴,只要它們簽署聲明書同意將樹木種回。這樣的法律規定,讓關心環境的人質疑「還能有效保護雨林嗎?」

專責亞馬遜河區域的綠色和平組織特助保羅.雅達利歐 (Paulo Adario) 說,「政府對雨林砍伐數量大增不應感到驚訝,造成砍伐量大增正是政府推動的;森林編碼法鬆綁,等於告訴非法砍伐的人,這樣的行為並不犯罪。」

雅達利歐也說,羅賽夫政府強硬地在亞馬遜地區推行基礎建設計畫,大大加劇雨林砍伐。政府的報告顯示,許多雨林遭砍伐,都因政府推動帕拉州到馬托格羅索州鐵路改善計畫。

政府開路的結果,造成非法從雨林中取得木材更加容易;砍伐樹木後,更多種植大豆的農夫與農場工人得以進到以往禁入的區域,整地、種植牧草。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亞馬遜雨林素有地球綠肺美名,主要因為雨林是生產力最強的自然生態系,雨林內繁茂樹木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為動物生存所需的氧氣。這片面積相當於美國國土的雨林,62%在巴西境內。全球暖化日益加劇之際,亞馬遜雨林大規模遭砍伐更加重了環境危機。

2005年美國太空總署和歐盟贊助「亞馬遜地區大尺度生物圈與大氣圈試驗」大型研究計畫,約800位科學家投入研究,試圖了解這片雨林的運作機制,研究發現森林砍伐使得雨林生態系快速劣化,不僅因為砍伐造成雨林面積縮減,連帶影響當地的溼度,進而改變雨林區域氣候,乾季變長、均溫上升。科學家指出,如不有效遏止雨林面積減小,估計到2100年,亞馬遜雨林恐怕有60%的面積會轉變成為莽原。(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2013年11月)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