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齒與科技:您不可不知的口腔構造

94/10/13 瀏覽次數 20964
民以食為天,可見我們對吃的重視。談到吃,跟口腔的關係極為密切,但是這個每天都要使用的器官,我們對它既熟悉卻又陌生。要讓口腔發揮功用,不同結構特性的組織必須相互分工合作,才能達到目的。因此,了解口腔的結構是認識這個器官的第一步。

我們的口腔像一個箱子,前方是嘴唇,側面是臉頰,上方是上顎,下方則是由肌肉支撐的口底。從區域來說,它又分成固有口腔與前庭,在牙齒齒槽突跟嘴唇臉頰之間的空間就是前庭,上下牙弓的內側,包括舌頭存在的空間,就是固有口腔。在一天中,口腔內的下顎骨大部分的時間都處在休息時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固有口腔跟前庭是相通的。

動作多多的嘴唇

嘴唇是由肌肉與腺體組成,外面由皮膚保護,裡面則有黏膜包圍,所有腺體都位於黏膜下。嘴唇的皮膚與口腔黏膜之間,有一個過渡區域,稱為唇紅緣,這是人類獨有的特徵之一。當然嘴唇除了吸吮和發音功能外,它的外形也是影響人類五官勻稱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兔唇(唇裂或唇顎裂)病人,在嬰兒時期餵奶進食就是一項挑戰,長大時五官也會受到影響。嘴唇外圍的皮膚及裡面的黏膜都與口輪匝肌的結締組織緊密相連,因此皮膚或黏膜都會跟隨肌肉動作。

顏面皮膚的厚度,特別是真皮與其結締組織,在不同性別上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男性較厚、較硬的皮膚限制了嘴唇的活動,尤其是上唇。從義齒製作的審美角度來看,似乎男性在說話或大笑時,即便上唇是處於極端的動作當中,上顎前牙顯露的程度還是遠少於女性。當然這個通則在一定比率上,受限於個人的差異,如牙齒長度、嘴唇寬度以及處在休息狀態時唇齒的相關位置等,而出現一些差別。

通常當下顎處於休息狀態時,上、下唇是輕合著,它們的接觸線常稍高於上顎門齒的切緣。大部分的人上顎犬齒與第一小臼齒之間,正是嘴角的位置,同時上唇的高度約是鼻子與頦之間距離的三分之一。雖然以上的參考依據有一定的變異,但是當一個全口無牙或嚴重缺牙的人,要進行全口重建的義齒製作時,這些參考資料,不失為一些重要的依據。

收放自如的臉頰

臉頰是口腔前庭的外側邊界,它是由外面的皮膚和裡面的黏膜,以及中間夾層的肌肉組成。頰肌是組成臉頰可動的部分,在頰肌的後方,有咬肌與腮腺,分別處在頰肌跟皮膚中間。臉頰的黏膜和頰肌的內筋膜,經由結締組織緊密相連,這樣的結構,可以避免當下顎閉合頰肌收縮時,黏膜產生大量的皺摺。若非如此,當咀嚼時,食物便會藏在皺摺中,造成口腔衛生維護上的困擾。

相對於上顎第二大臼齒的位置,正是腮腺管相通於口腔前庭的地方,其開口位置在黏膜上形成一個乳突,稱為腮腺乳頭,屬於口腔內正常的組織。臉頰當中藏了一塊圓形雙隆突的脂肪墊,外圍包裹在囊裡,由於在新生兒或嬰兒身上,這塊脂肪墊體積很大,一般相信它對口腔吸吮的動作有所幫助。有趣的是,就算我們日漸消瘦,這塊脂肪墊和其他地方的皮下脂肪比較,在體積上明顯地能保持較久,這使人更確信它具有特殊的功能。

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都被黏膜所包圍,從嘴唇、臉頰的內側反折到齒槽突,最後包在齒頸部的位置。在不同的區域,黏膜有不同的表現。齒槽突外的黏膜,明顯分成兩區,靠近前庭是齒槽黏膜,相鄰於牙齒的則是牙齦,兩者相交於黏膜牙齦交界。齒槽黏膜顏色是紅色,比較會動,結構上血管含量較豐富,表面是平滑的。牙齦的顏色略帶粉紅,血管含量較少,較不會移動,而且表面像橘子表皮般,有很小的凹洞。

前庭於中線的位置,會有一條鐮刀狀的皺摺,從齒槽突連接至上或下唇,稱為唇繫帶。一般來說,上唇繫帶會比較明顯,但是通常只局限於齒槽黏膜區域內。若唇繫帶的位置一直延伸至牙齦低處時,會使中門牙間出現牙間隙,影響到個人外觀。鐮刀狀的皺摺也會出現在犬齒或小臼齒的區域,稱為側繫帶,它們變異性較多,但全部是結締組織,不會有肌肉束或血管等。有時候繫帶在活動假牙的製作上會影響假牙的穩定性,不理想的繫帶可以利用手術方法處理,以免干擾配戴活動假牙的舒適。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的四周是齒槽突和牙齒,頂部是上,它分隔了口腔和鼻腔。口底由肌肉組成,而中央的地方由舌頭占據。

口腔的屋頂 上分為硬和軟。硬顎區域的底部是由骨骼支撐,其上覆蓋一層相當厚度的軟組織,表面的黏膜都是厚的角化上皮組織,顏色呈淺粉紅色。至於靠近咽喉處的軟顎,則是非角化複層鱗狀上皮,厚度較薄,由於上皮下方豐富的血管和腺體,使軟看來顏色呈深紅色。相對於軟,硬顎不會移動。

在上中線的前方,緊鄰左右兩顆中門齒的位置,有一卵圓或梨子狀平滑隆突,稱為門齒乳頭,其下方正是鼻顎管向口腔方向的開口。門齒乳頭在上的位置,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改變不大。所以, 對全口缺牙或前排多顆缺牙的病患來說,是製作義齒時的重要指標,它同時決定了中線的位置和中門義齒的相關位置。

緊接門齒乳頭的後方朝向咽喉方向,沿著縫左右兩側,則是一些呈放射狀排列緻密堅硬的結締組織,叫作皺壁。在其他動物身上,皺壁有咀嚼的功能,但對人類來說,它們已經萎縮,發揮不了作用。

口腔的地板 口底和舌頭中線間由一鐮刀狀皺摺相連,稱為舌繫帶,它會往前延伸至下顎齒槽突止。在舌下舌繫帶左右兩側位置,有兩個隆突稱為舌下肉阜,它們是唾液腺中的顎下腺及舌下腺管通往口腔的開口。

超級靈活的舌頭本身是一個肌肉器官,分別由縱向、垂直和橫向肌肉束組成。它們錯綜複雜地交纏在一起,由於這些舌內肌的多方向活動,很容易改變舌頭的外型,促成舌頭有多變的姿勢與運動。舌頭對於語言發音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外,對咀嚼功能來說,它具有把食物分送到牙齒咬合面、吞嚥、口內清潔等功用。

齒列的功能特性

上、下顎的活動,是屬於施力點位於中間的第三類槓桿。顳顎關節是支點,肌肉提供施力,牙齒的位置是抗力點,由於施力點是位於支點和抗力點之間,所以需要強而有力的咬肌去克服這個力學上的問題。

牙齒的外型,通常在靠近咬合端處是近遠心(各顆牙齒到左右門齒中點)的距離最寬,而靠近齒頸部時是頰舌側面的距離最遠,形成上寬下窄的構造。近遠心距離大小的安排能確保牙齒在咬合端水平,牙齒與牙齒之間有連貫的接觸面,使牙弓有一致性。相對齒頸部,近遠心的距離變窄,便能提供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支持牙齒的組織於鄰接面。

既然牙齒是咀嚼食物的主要工具,它們構造上的差異更能反應出在牙弓不同位置上所扮演的角色。如後牙位置比較靠近支點,很自然地會期待後牙所承受的咬合力比前牙大,可是後牙的咬合面積大於前牙,由於壓力是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力量,當咬合面積從前牙往後牙逐漸變大,便可讓咬合壓力沿著牙弓平均分布,這可說是一種奇妙的安排。

二生齒列與多生齒列

人類(或哺乳類動物)牙齒主要是由礦物化的硬組織組成的複雜器官。它們的中心是牙髓,蘊含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牙冠部分暴露於口腔內,牙根部分則埋於顎骨的齒槽中,牙根與齒槽之間由懸吊韌帶固定。

牙齒的結構和生長,基本上與毛髮、羽毛和鱗片類似。魚類、兩棲類和爬蟲類動物,一生中會不斷替換更新牙齒,屬於多生齒列。哺乳類的牙齒耐久性頗長,功能上除了捕捉、咬獲獵物外,同時能夠咀嚼。為了達到以上的功能,牙齒高度變異分化成多種形態,而且發展出由乳齒列到恆齒列只有一次的更替,稱為二生齒列。

為了分工合作的目的,牙齒主要分成兩組,一組用來做為攻擊武器,捕捉咬住食物,另外一組則是爬蟲類的同形齒列。所以從爬蟲類的同形齒列進化到異形齒列的哺乳類,牙齒也分化成不同形態的門齒、犬齒、小臼齒和大臼齒。

此外,在魚類、爬蟲類中,牙齒與顎骨間僅由簡單的韌帶或結締組織附連,或者是被齒槽與顎骨固定黏連在顎骨的表面。哺乳類的牙齒則發展出牙根,埋於顎骨的齒槽中,並以懸吊韌帶附連,形成較複雜的分化形態,也就導致哺乳類終其一生只有乳齒列和恆齒列一次的更替。

人類牙齒學問大

現代人類牙齒的功能,主要是咀嚼、發音和美觀,為了達到這些目的,牙齒需要足夠的硬度且牢靠地固定於顎骨中。齒槽骨和牙齒之間是由牙周韌帶附連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提供了足夠的彈性承受咀嚼的力量,避免牙齒受力而脫落,因此包括人類的哺乳類才不需要不斷更換齒列。

人類仍需換牙,主要是配合顏面和顎骨的發育。孩童顏面和顎骨較小,只能容納較少和較小的乳齒,當發育完成後顎骨變得較寬大,可是對於一顆成形後的牙齒,在體型上是不可能再增大以配合牙弓的改變,所以乳齒列會被恆齒列替代,以提供更多更大的牙齒來配合顏面和顎骨的發育。

從結構上來看,牙齒是由牙冠和牙根組成,兩者交接於齒頸部。牙冠的最外層是牙釉質,在它的成分中96%是無機材料,主要是氫氧磷灰石的結晶,這也是人體內礦物化最高的組織。雖然它的硬度很高,臨床上牙醫師需用高硬度的材料如鑽石才能切割,但是細菌卻能在它表面形成酸性的環境,把牙釉質去礦物化,造成齲齒。幸好牙釉質具可滲透性,在牙釉質表面塗氟或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使氫氧磷灰石中的氫氧離子被氟離子替代,能降低牙釉質在酸性環境的溶解度,達到預防齲齒的作用。

由於牙釉質的高礦物成分,在承受咬合力量時,容易斷裂,所以需要較具彈性的牙本質來支撐。牙本質是構成牙齒的主要結締組織,就其重量比率而言,70%是氫氧磷灰石結晶,其他有機成分則以纖維性的膠原蛋白為主。滲散是牙本質的特性,造牙本質細胞的細胞突會沿顎牙本質小管提供滲散的管道。這種結構使牙本質不僅是具有神經感覺的組織,更重要的是有修復能力,讓造牙本質細胞在需要的時候得以置存更多的牙本質。

牙髓腔是一個由牙本質包圍著的空腔,這個空腔中充滿了牙髓的軟結締組織,包括血管、淋巴、神經系統等。在解剖學上,牙本質是硬組織,牙髓則是軟組織,很好區分。但從胚胎學、組織學和功能學來看,牙髓和牙本質是同樣的組織,應一併考量,這一共同性可以從牙髓的基本功能加以印證。牙髓能夠形成牙本質、滋養孕育牙本質、提供神經線分布使牙本質有神經感覺、必要時能產生新牙本質達到修復功能,這些功能都與牙本質息息相關。

挺住牙齒的牙周組織

牙周組織是包圍在牙齒周遭的組織,包括牙根表面的牙骨質、牙周韌帶、齒槽骨與部分牙齦,共同組成齒齦交接。

牙骨質是一種硬的結締組織,與骨頭構造很相似,覆蓋在牙根表面,主要功能是讓牙周韌帶內的纖維可以附連至牙根表面,達到穩定牙齒的作用。它的厚度最厚是在根尖處,約150~200微米之間,最薄的地方是在牙骨質、牙釉質交界處,約在20~50微米之間。雖然牙骨質的成分與骨頭相近,但是它並不容易因受力而被吸收,幸好有這個差異,否則當進行齒列矯正治療時,牙根部會因矯正力量的作用而被吸收變短,使得牙齒傾斜。

牙周韌帶是高度分化的結締組織,位於牙齒與齒槽骨之間,寬度約0.2毫米。韌帶中含有大量膠原蛋白纖維束,連接了牙齒與齒槽骨,同時承受咀嚼時產生的咬合力。每一條膠原蛋白纖維束就像數股絞纏在一起的繩索,其中每一股都能不斷地再塑修改,以維持纖維束的結構與功能,達到承受力量的目的。

此外,感覺功能也是牙周韌帶的重要功用之一。牙釉質是毫無知覺的,當牙齒與牙齒或牙齒與食物接觸時,牙周韌帶能扮演感覺感受器的角色。在咀嚼食物時,對食物的分辨能力也有賴於它,例如吃三明治時,萬一夾有小石頭,我們能迅速察覺,才不至於造成牙齒傷害。

口腔是我們身體消化道的第一關,具備多樣功能,看似簡單,卻很複雜。如果能夠多了解它的結構,自然就更能維護它的健康。建議您下次做定期口腔檢查時,不妨多請教一下您的牙醫師,必能更確保您口腔的健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