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鹽田復育:台江鹽田復育的植物生態–紅樹林

105/01/04 瀏覽次數 3815
台江一詞是因「台江內海」而來,後因淤積產生了沙洲與陸地。這片沙洲或陸地上在未開發前原有許多的紅樹林,不過後來為了產鹽而把大範圍的台江區(指雲嘉南,不局限於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開闢成鹽田,許多紅樹林或植物因而遭到砍伐,也有只為了廟宇停車而大量砍伐紅樹林的行為。

嘉南著名的鹽田包括七股、安順、布袋、北門等都曾經是重要的製鹽基地,生產高品質的鹽運到日本。後來因為經濟因素鹽田紛紛停產,多處廢棄成荒墟。近年因為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環境汙染等問題日趨惡化,讓鹽田生態復育的觀念興起,但眾人關愛的眼神不只聚焦於紅樹林,部分退休鹽工也希望能恢復昔日鹽田風光,台灣鹽田復育的議題因而浮上台面並受到重視。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關鍵角色,因為植物兼具動物的食物與棲地雙重功能。因此,談鹽田復育不能不考量植物生態復育,而台江國家公園最重要的植物之一就是紅樹林(mangrove)。

台灣紅樹林的命運多舛,過去曾險遭大舉開發破壞。例如1979年,當時省政府擬斥資新台幣140億,把大片的水筆仔紅樹林(約60公頃)開發興建為8,000戶國民住宅。所幸經植物學界及環境科學界群起發起保護紅樹林的運動,周昌弘院士甚至發表專文稱紅樹林為「植物學上的國寶」,又經當時電視媒體及平面媒體的齊聲呼籲,這個開發案因而被阻擋下來,留下目前淡水繁茂的水筆仔紅樹林,在海水的搖曳下傾訴著這段驚險的故事。

什麼是紅樹林

黃晉芳認為「廣義的紅樹林是指生長於熱帶海岸潮間帶,泥濘及鬆軟土地上所有植物的總稱,狹義的紅樹林則限於生長在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之間的常綠喬木與灌木」。紅樹林也是台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植物)資產,台灣的紅樹林植物據紀錄有6種。早期最佳的觀察位置在高雄灣,當地除水筆仔外有台灣所有的紅樹林種類,1958年港口擴建時砍除了部分植株,但仍保有所有的種類。可惜高雄第二港擴建後,僅保留十餘棵由圓形水泥矮牆圍著的紅樹林。

目前台灣現存的紅樹林植物僅剩4種,在1999年證實紅樹科的五梨跤並不分布於台灣,因此訂正台灣產的這個物種系屬紅海欖,這科的水筆仔也在2003年由台灣學者許秋蓉等認為是新種發表。海茄苳以前放在馬鞭草科,現今則把它獨立為海茄苳科或放在爵床科中。第四種是使君子科的欖李。這四種紅樹林在台江國家公園都可以找到蹤跡(唯水筆仔非台江原生種,是從淡水移植過來的)。

由於紅樹林生長於河海交界的潮間帶,形成特有的生態環境,因此紅樹林的保育等同於生態環境的保育。由於台灣紅樹林尚有伴生植物,例如苦林盤、黃槿、土沉香等,還有中華結縷草、鹽地鼠尾粟、濱刺麥、林投、草海桐、鹽定等海濱植物。根據前述紅樹林以及伴生植物的定義,如果廢棄鹽田能用於紅樹林復育,也等於進行生態復育,因為這也代表著生物(生態)棲地的還原。

再以台江國家公園常見的四種紅樹林為例說明,公園裡著名的「綠色隧道」是由海茄冬所組成,它位於竹筏港溪(早期人工的運鹽水道),目前由台南市四草里大眾廟所經營。但研究發現,現有觀光導向的經營模式,產生了噪音、水路整理等干擾生態或棲地的行為,這些都會影響紅樹林的生長與保育,令綠色隧道的生態出現危機。

另紅樹林土地產權也是問題,其原屬國有土地,但因大眾廟經營綠色隧道比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要早,以致台江國家公園無法取得經營先機。也因此,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保育政策難及於綠色隧道。

水筆仔並非台江地區的原生紅樹林,不適合以它進行鹽田(生態)復育,但在台江國家公園它似乎無所不在。又如紅海欖以前以五梨跤稱之,依李進添先生(原是四草漁民,後因漁業枯竭,目前改經營生態保育與導覽)的說法,五代表多的意思,跤則有「腳」的意涵,因其有很多氣根有若很多腳故以名之。又因欖李葉片中間有缺口,所以以台語諧音(擁抱你)稱呼,這雖非學術解讀,但具有鄉土或民間味道。或許因為生態(紅樹林)復育漸獲重視,大鵬灣風景管理處(屬交通部觀光局)也進行了紅樹林的復育。

紅樹林的功能

如前所述,紅樹林有生態、研究、教學、經濟、休閒觀光與旅遊等功能。茲分述如下。

生態功能 黃晉芳指出「紅樹林生長於河海交會處的泥質灘地上,這區域匯集著河川上游及海洋所帶來的各種無機鹽和有機物」,可提供魚、蝦、貝類等豐富的食物來源。而台南鹽水溪、嘉南大圳、竹筏港溪匯集處,位於國際級四草溼地旁,滿布著紅樹林,其中擁有兩百多種候鳥與留鳥(李進添口述),另有彈塗魚、多種招潮蟹及魚類,可說是生物多樣化或物種多樣化的重要生態區。

研究功能 由於台江國家公園紅樹林帶來的豐富生態,其生態和紅樹林的關係因而成為諸多學術研究者關切的重點,例如成功大學王建平教授、蔣鎮宇教授、侯平君教授、吳俊忠教授、陳景文教授、劉正千教授、王毓正教授,崑山大學翁義聰教授,中興大學林幸助教授,特生中心薛美莉與許再文兩位研究員。除大學外,至少還有台灣溼地保護聯盟(簡稱溼盟)、荒野保護協會、台南鳥會、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等單位的參與。

溼盟也曾努力在鹽田生態文化村進行廢棄鹽田生態復育,後因八八風災淹水遭到破壞。台江國家公園A1保護區也曾是溼盟努力的「高蹺鴴繁殖區」復育區,雖因八八風災造成破壞,但現在紅樹林仍有很好的成長。

教學功能 筆者曾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戶外教學計畫,帶領學生前往生態區參訪,紅樹林及相關的動植物都是教學內容。除紅樹林生態的解說外,也會介紹紅樹林與人的互動,或紅樹林存在的人文社會意義,可說是從跨領域角度進行紅樹林的教學研究。

經濟功能 台江國家公園的紅樹林雖可做為生產染劑的原料,但並無直接的經濟產值。不過,因休閒旅遊附帶振興了當地的經濟活動,也是意外之得。若能再加以思考如何和台南小吃連結,甚至把大台江生產的虱目魚與在地的產業連結,也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休閒觀光與旅遊功能 由於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加上各方面的研究推廣,紅樹林已成為重要的明星物種。不論是大眾廟經營的台江一號、台江二號、綠色隧道,或是李進添經營的生態體驗旅遊,紅樹林都是介紹的重點。台南科學工業園區前身是廢棄鹽田,但因目前周邊多處仍有紅樹林成長區,因此推論更早期時可能是紅樹林生長區。台江國家公園更是隨處可見紅樹林,惟目前沒有系統性的設計、規畫與導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紅樹林的未來挑戰

如前述,紅樹林具有台江植物生態復育指標的意義,因此如何進行紅樹林生態復育,是未來台江鹽田復育的重要工作。如果台江鹽田(紅樹林)復育是未來的選擇,宜儘早設計相關的宣導或教育課程,也可把紅樹林復育強化為公共參與機制設計的重要議題。紅樹林是植物學的國寶,也是台江國家公園的國寶,如何把這國寶引介給民眾認同珍惜,使它成為全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則有賴社區、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努力。

大台江地區(雲嘉南區)仍有大片廢棄鹽田,紅樹林復育是關鍵的選擇。政府擁有龐大的行政資源,有責任形成、規劃與執行整體性與系統性的紅樹林復育政策。而以目前組織設計而言,應由中央政府出面主導,整合內政部、交通部、農業委員會共同執行。但過去經驗顯示,要達到紅樹林生態復育的目標,政府只是政策的火車頭,還得靠非營利組織(保育團體)以及其他民間團體(如農漁會)的支持。當然,公共議題之所以會轉變成政府與民間認同的政策,媒體的報導支持也不可或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