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機器人倫理學專題報導(四):照護現場的小海豹機器人(上)

103/09/30 瀏覽次數 7115
陪伴日本311受災者的Paro。(圖/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網站)陪伴日本311受災者的Paro。(圖/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網站)
 
Paro是隻常常被媒體報導,由日本工程師設計的小海豹機器人。說是「機器人」,但它的外形跟一般想像的機器人大不相同。乍看它毛絨絨的外表,一般人大概會以為它是隻布偶;而雖然它會動,卻又不像玩具貓狗或恐龍一樣會走動。事實上,它比會走動的玩具來得複雜的多。Paro身長57公分,重達2.7公斤。毛絨絨的外面之下,隱藏著多個觸覺感測器和馬達;它能偵測聲音來源,也有語音辨識功能。這些技術讓它可以用叫聲、眨眼、擺動頭部和尾巴來回應人的觸摸與聲音。充電時,Paro就像在吃奶嘴,而它眨眼時的無辜可愛模樣,也十分討人喜愛。
 
雖然Paro價格不菲,但自從2004開始銷售以來,已經賣出了數千隻,廣泛應用於輔助陪伴年長者。雖然它的銷售對象多半是日本的機構或家庭,但也引起其它國家相關人士的注意,利用它來進行小規模的效果測試。因此,世界各地的養護機構、育幼院,以及醫院,都有機會發現它的蹤影。對於少子女化問題較為嚴重的國家,有許多人認為,Paro可以減輕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日本311核災後,Paro也進入災民收容中心幫忙。

這麼一隻功能聽起來不算太複雜的機器人,究竟有什麼能耐?這得先從年長者的社會關係說起。研究者早已得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維持的社會關係,有助於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而現代社會的年長者,往往因為孩子成年或失去伴侶,使得家庭關係的密切程度大幅降低。加上同儕、朋友之間的往來,也因為健康等因素而不再頻繁,這會使年長者更加孤立而導致健康惡化。面對這種情況,有些人注意到,寵物有助於減輕壓力、減少孤獨感,可以加以運用。不過,寵物可能引起過敏等健康問題,對於沒有飼養動物習慣的人,也會有恐懼與排斥感,再加上照顧與清潔問題,反而會有反效果。因此,運用機器人領域的各種感測、辨識技術,製作出沒有上述問題,但可以有類似效果的動物型機器人,被視為是另一種選擇。事實上,研究者透過在各國從事的許多小規模測試,似乎證實了動物型機器人的確有促進年長者身心健康的功能。

聽起來很完美。不過動物型機器人的使用,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丹麥女導演Phie Ambo在紀錄片Mechanical Love中,詳細描述了Paro進入德國一家安養院後發生的事。片中Paro被交給一位老婦人Vera。因為Paro的聲音和動作回應,Vera很快地跟Paro建立「關係」,把它的聲音解讀成「餓了」、「想要受照顧」。Vera不時會跟Paro這隻沒有生命的機器人說話,甚至講到嗓子都啞了,也認為它認得自己的聲音,知道自己是它的主人。

最戲劇性的場景,發生在安養院中大家集合練習唱歌的時候。Vera堅持不想讓Paro自己孤獨地留在房間裡,而將它帶到聚會廳。結果,Paro一直發出鳴叫聲干擾歌唱練習,也因此引發了其他人的抱怨。而在整個過程裡,Vera也一直在關心Paro的狀況,以致完全沒有參與活動。練習完後,Vera帶著Paro回房,眾人還為此開會討論Paro應不應該在聚會中出現。Vera也對眾人心生不滿,埋怨其他人並沒有跟Paro相處的經驗,卻還笑她把一隻玩具當真。經過這個事件,Paro似乎使得Vera更加孤立,她在用餐等等可以跟別人相處的場合,都想趕快結束,回房與Paro獨處。這個使用的經驗讓我們警覺,機器人在照護上的應用,並不只是單純的機器功能問題。

責任編輯: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資料來源
  • 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計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