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銀髮族照護(引言):扭轉銀髮族的「依賴者」形象

107/08/09 瀏覽次數 2812

扭轉銀髮族是「依賴者」的形象,轉變為正向積極的做法,是近年來的趨勢。(圖/種子發)扭轉銀髮族是「依賴者」的形象,轉變為正向積極的做法,是近年來的趨勢。(圖/種子發)

 

對於銀髮族群的需求,以往多從弱勢和危機的角度看待,以社會福利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近年來已經逐漸扭轉銀髮族是「依賴者」的形象,而轉變為正向積極的做法,除了提供照護醫療等社會福利外,更進一步規劃協助老人自立、自尊的生活,使不致成為社會負擔,甚至得以發揮銀髮族的智慧與貢獻,讓他們成為國家競爭力之一。

 

這次專題報導共提供了8篇文章,主要專注於「探索銀髮族的行為能力與競爭力」。第一篇文章〈高齡者的時尚生活理財觀〉揭櫫當代高齡者應建立的金錢觀及生活態度,作者主張透過投資管理,高齡者可逐漸結識與自己的知識力及財富力相當的朋友,經過互動間個性的契合,人際網路的支持將不匱乏;也教導一般民眾如何隨著年齡調整投資風險屬性,並做好核心與衛星資產配置。高齡者循之而為,便能做個既時尚又令人敬重的長者,並逐步建構世代之間有尊嚴的高齡社會。

 

第二篇文章〈當銀髮族遇上AIoT〉討論銀髮族如何使用新興科技來改善生活品質,是一篇可讀性相當高的文章。作者認為在科技的快速轉變下,提供友善的操作介面,使得銀髮族能輕易地接受新興科技,並且協助其活出自信及快樂是關鍵考量之一。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技術是進行式,也是下一個世代的新科技導向,如果能妥善應用在銀髮族的生活起居上,將能打造其樂活人生。

 

在〈培力遊戲活化銀髮族〉一文中特別提到讓銀髮族參與寵物養成的一款遊戲設計,有助於提升其健康度、參與力和安全感。作者強調,過去都以為科技發展與科技產品是屬於年輕人的,老年人與新興科技無關。但隨著科技發展,物聯網各裝置間透過網路雙向溝通,並透過雲端手機APP軟硬體系統整合,將能滿足「智慧生活」,以及賦予銀髮族未來生活各項情境所需的「無限應用」需求。

 

從長照計畫推動內容來看,強化居家照顧與社區式長照服務的普及性,是高齡化社會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在長期照顧服務中導入社會企業模式〉一文中就探討於長期照顧服務導入社會企業的模式,以求落實社區照顧服務的概念。作者建議可運用三階段價值適配法,包括「找出問題和解決方案的適配階段」、「產品市場驗證的適配階段」及「具商業模式的適配階段」,為長照需求者創造價值,也能使機構獲利。

 

〈社區社會資本與社區照顧的整合〉是作者長期實地觀察的心得。作者指出,人口老化的照顧需求與少子化帶來的高扶養比,會影響未來台灣整體的國家競爭力。但透過不同世代和族群彼此間的互助,發揮各自所長,以無私的精神為自己生活的社區共同努力,可使年輕人有在地就業的機會,老年人在居住社區內受到好的照顧,社區則能穩定地朝向永續發展邁進。

 

〈用故事開創銀髮族樂齡生活〉主要討論新媒體與銀髮族的關聯性,重點在於提出如何運用新媒體載具,激發「青銀族群」共創社會參與、社會融入,讓銀髮族不再是新媒體下的局外人,達到實質的「高齡友善社區」的台灣社會。在這個實驗計畫的實踐過程中,作者也發現青銀共創的敘事力思維確實可以幫助達到「敬老、親老、連通、康健」的實質成效,而非只是口號。

 

另一篇〈銀髮族的影音素養〉記錄台南市南區喜樹當地的藝術聚落籌備活動和傳統南管音樂的田野參觀與訪談拍攝的過程,以及嘗試讓學員學會基礎的數位拍攝與剪接,並能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作者希望這樣的課程設計能帶給銀髮族學員一些使用工具的能力與思考的啟發,往後有機會能自行製作保存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

 

人口老化現象與銀髮族安養照護問題,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政治與國家問題。在〈發現薄暮之美〉一文裡,作者頗有感觸地說,銀髮族長照政策需要務實體貼,擺脫「銀髮族長輩等於病患」的迷思,才能提供銀髮族長輩樂活養老的環境。也強調銀髮族長照事業不只是家庭個人或政府醫療體系的單向責任,應該是政府與民間共同攜手創造的新制度、新願景。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