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照護評價系統(三):好醫師的定義 誰說了算?

107/01/26 瀏覽次數 2048

在評價系統多半針對商家進行評比,評比的範圍從消費環境、商品價錢到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都可以作為對商家的整體性評估。在醫療照護領域,設備與環境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認地,醫護人員對病患的影響更甚。目前有個網站Physician Rating Websites (PRWs),該網站提供一個專門評比醫師的平台,除了可以評比醫師,也能對其他商品或是服務給予評價,而該網站認為可以透過評比的方式,改變以往的醫病關係,讓兩者關係更傾向於以病人為中心。

 

評論醫師網站存在爭議 醫界與學者看法不一

 

在網站PRWs上,病患能針對醫師提供的服務進行審視與評估,並且將其言論公開在該平台。然而醫師對病患的評論頗具微詞,第一,醫師在執業以前必須接受專業訓練並且累積經驗,故在知識專業上,與病患之間有極大的差距;第二,處理這些不合理的評論,對醫師而言往往非常棘手,除了難以要求患者撤下負面評論外,醫師也會考量無法揭露病人隱私之限制,無法反駁這些負面評論。但是,專家學者卻持不一樣的觀點,認為透過評論網站PRWs,將有助於提升醫療照護體系的透明度並且監督之。有些研究也指出透過PRWs,能提高醫師的照護品質,亦能改善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方式。該如何制定令醫師信服且同時是病患有能力評比的指標,學者Rothenfluh與Schulz對於這雙面刃般的PRWs,將提出解決之道。

 

醫師與患者在評比項目適當性上有達共識

 

學者Rothenfluh與Schulz在《醫學網路研究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JMIR)刊登研究結果,顯示醫師與病患在評比項目之認同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意即兩族群對於評比項目是否重要或者是否適合讓病患來評估有達共識,譬如兩者皆認為在環境設施、醫療體制的規劃、人力管理以及醫師的人際關係,皆屬於重要且病患有能力給予評分。而像是醫師的技術或是治療是否有效,則皆被醫師與病患列為重要但不宜讓病患進行評分。不一致的評比項目方面, 譬如設備儀器是否足以診斷病患或是醫師經驗是否豐富,是醫師認為重要但不適合病患評分,而病患卻認為其可以評分的項目。在進行性別、教育程度及年齡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發現女性、低教育程度者與較年長者,會給予這些評比指標較高的分數,認為評比指標較為重要且認為自己有能力評估。作者解釋有可能是女性相較於男性會更熱切的關心健康議題及蒐集健康相關資訊,低教育程度者可能在判斷指標的好壞及重要性尚待加強,較年長者則可能是因為會因為長期下來的就醫經驗,認為自己能評論醫師的技術,故未來針對這些社會人口學變項應考慮是否進行校正。

 

為調查醫師與病患這兩族群如何定義好醫師,將由這兩族群判斷病患在接受照護服務後,哪些評比項目適合病患進行照護評比。為此,評比項目的評估分為醫師評估及民眾評估兩大部分,在醫師的部分,選取有29位來自不同專科別的醫師(包含家庭醫學科、小兒科、骨科及牙科)判斷照護品質指標的必要性,選擇這四類專科的考量為照護服務、治療技術與治療族群的多樣化。以家庭醫學科醫師的比例最高(佔33.3%)、男性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為47.6歲,該受試族群的平均工作經驗為19.6年。民眾評估則是待醫師認定哪些項目能作為適當的評估指標後,將問卷以滾雪球抽樣的方式,寄發電子郵件或社群媒體,讓民眾完成本次調查。最後共有211位民眾完成問卷調查。受試民眾當中,女性佔居多數,平均年齡為38.2歲且教育程度高。此外,該族群有八成以上的人使用評論網站,對於照護者評論醫師的態度採中立。將醫師與病患兩族群皆認同的評比項目挑選出來後,最後再由醫師與病患依據評比項目是否重要以及病患是否有能力評估該評比項目,即完成此次評比項目之調查,方能檢視醫師與病患在評比項目上的共識是否一致。

 

應提升民眾評論的能力同時簡化較專業的評比項目

 

然而我們不該放棄那些被歸在重要但民眾卻沒有能力評估的評比項目,作者提出民眾無法評估的原因,可能是資料提供的形式與內容讓民眾認為無法了解並評斷。除了修改評比項目,應同時訓練且說明如何評斷指標的好壞以及重要性。由於提供給民眾評比的項目事先經由醫師評估與篩選,故民眾評比項目的結果中可能限制其變異。再者,參與評估好醫師的定義僅囊括四個專科別,認為應擴大選取不同的專科領域,方能得到較為客觀的答案。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呂宗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