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境與廢棄物(一):改善生活廢水 無磷洗衣粉助水源
103/12/19
瀏覽次數
13976
劉力仁
|
自由時報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臺灣部分水庫優氧化嚴重,水中總磷濃度高為主要原因之一。磷來自於水庫上游農藥、森林釋放,還有家庭污水,2012年翡翠水庫管理局在上游新北市石碇鄉永安社區實施一年「無磷洗衣粉」實驗計畫,由官方免費提供31個住戶無磷洗衣粉及洗碗精,結果生活污水含磷量減少27.5%,成效明顯,環保署及水利署都研究是否擴大推廣。
其實推動無磷洗衣劑救環境,在國外早有類似案例,位於京都北方琵琶湖,面積廣達670平方公里,為京都、大阪、兵庫、神戶近兩千萬人口重要水源。1960年代開始,周遭居民將生活污水及工廠廢水直接排放進入琵琶湖,1977年出現嚴重優養化。周遭家庭主婦發起使用生態洗衣粉運動,積極搶救琵琶湖。
1980年7月,琵琶湖所在地滋賀縣進一步立法限制使用含磷洗劑,配合興建下水道系統處理生活污水,歷經30年歲月整治,如今的琵琶湖再度成為日本民眾休閒好去處。
不僅日本,根據外電報導,在歐洲各國,洗衣精是水面磷酸鹽第三大來源,僅次於農業和家庭廢水。
今年歐盟限制家用洗衣精磷酸鹽含量限制在0.5%,改善水質與生態。瑞典自2008年三月禁止所有含磷洗衣粉在瑞典境內生產和銷售。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國,也都限制或禁止洗衣精中磷酸鹽含量。推動無磷洗衣劑,早已經成為歐洲環保運動一環。
市面上許多業者標榜「無磷洗衣粉」,還取得環保標章。其實根據環保署環保標章洗衣清潔劑規格標準,總磷含量應為0.1%以下。所以嚴格講起來,所謂無磷洗衣精或洗衣粉,並非百分之百無磷,而是含磷量極微。不過相較於國內市場上含磷的洗衣粉比例約2%至12%,較環保標章要求在0.1%以下的無磷清潔劑高出數十至上百倍。
環保署管考處長蕭慧娟表示,雖然規格標準允許磷含量可達0.1%,但廠商申請環保標章,提出檢驗報告多強調產品含磷量是零,非環保標章洗衣精含磷量約六%至十二%,遠高於環保標章產品。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洗衣精添加磷,主要是利用三聚磷酸鈉特性,增加洗淨功能,並去除硬水中鈉、鎂離子,以及在水中溶解之後,去除掉衣服上灰塵等髒東西,由於磷並不貴,所以被廣泛使用,可以用檸檬酸鈉、四醋酸乙二胺(EDTA)取代,但價格會比較貴。
對此議題,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表示,天然的最好,建議消費者不要被香味或各種特效所迷惑,因為添加越多化學物,不僅價格貴,而且更不天然。
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表示,鼓勵使用無磷洗衣粉值得肯定,不過家庭污水製造磷污染僅是一部分,水庫水源水質污染原因很多,包括上游濫墾、噴灑農藥、事業廢棄物被亂倒等等,更需要嚴格管制。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水庫優養化是指過量營養物質(主要為氮、磷)進入水體,造成藻類大量繁殖、死亡,腐敗分解時大量耗氧,導致水中溶氧耗盡,造成水質嚴重惡化現象。
環保署水保處自82年起,每年針對臺灣本島20座水庫進行監測,並利用總磷、葉綠素a與透明度三項測值,計算卡爾森指數(Carlson trophic state index, CTSI),用以表示水庫水質優養化程度。若水庫CTSI值大於50為「優養」,小於40為「貧養」,介於及等於40至50之間為「普養」。環保署每季監測一次本島20座水庫水質,2012年調查有4座優養、12座普養、4座貧養,而目前4座優養化水庫中有三座都位於高雄,分別是澄清湖、阿公店、鳳山水庫及臺南鏡面水庫。
水庫優養化和水質汙染的問題多來自於人為活動,來源形式分為點源汙染與非點源汙染,前者多為集水區內家庭生活汙水、觀光遊憩開發、垂釣者使用含氮磷營養鹽的魚餌、養殖漁業飼料所含的營養鹽,定點排放造成汙染,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營養鹽並非食用鹽,食用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海水中鹽分的主要組成部分;後者多屬農業活動,如在集水區內種植經濟作物,因表土缺乏植被,施作的基肥適逢降雨,大量營養鹽被沖蝕進入水體中,就會汙染水庫水質。依經濟部水利署之報告顯示,石門水庫總磷在點源與非點源汙染所佔比例為15%比85%,也就是說,集水區內的化肥汙染及違法開墾是造成優養化的主因。
根據統計,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果園面積自民國65年至94年成長約1000公頃,集水區內土地超限利用則在2005年達523.22公頃。另供給臺北地區水源的翡翠水庫,自民國87年至93年集水區內農地由1434公頃增加至1986公頃,面積增加了38%。臺灣夏天颱風暴雨造成脈衝式短時間大量輸出,造成表土流失,農地化肥大量侵入水體,這些汙染相較於點源汙染,更難監測。
目前改善水庫優養化的措施包含宣導集水區居民使用無磷清潔劑、利用汙水處理廠及人工濕地削減營養鹽比例,加強控制觀光汙染與取締非法營業者、稽查非法垂釣、減少集水區內垃圾汙染。另外針對農地非點源汙染,關鍵便是化學肥料的施用,可利用產銷履歷記錄、掌握最佳施肥量或進行有機栽種,並加強水土保持防止超限使用。
目前國內外去除水庫內營養鹽的做法也很多,例如西班牙、澳洲、美國使用人工濕地去除營養鹽,日本及以色列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物質,巴西、挪威、德國、瑞士、瑞典等國也利用捕撈鯉科魚類的方式,因鯉科魚類減少能減少水源區底泥所受到的攪動干擾,有助於減緩營養鹽溶出,有利水生植物大量生長與藻類競爭營養鹽,浮游動物也能隨之增加,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
水庫優養化與國人飲水健康息息相關,藍綠藻常是優養化的淡水中主要藻類,會產生兼具急毒性及慢性毒素的藻毒,高濃度情況下會造成水安全問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1998年訂立飲用水建議值,管理飲用水中藍綠細菌毒素。由於氯對於毒素具有氧化作用,在自來水淨水廠加氯可氧化毒素。集水區內控制藻毒,應於旱期多巡視水庫注意藻毒發生,並監控水庫水質,建立資料庫。若藻毒發生時則啟動水源調度、淨水廠調度等,防止毒害的發生。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曾耀寰
|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電訊研究所
優養化(17)
營養鹽(18)
水質(7)
飲用水(14)
肥料(19)
推薦文章
112/08/31
AI 深度學習如何優化解讀衛星觀測,讓颱風測報更加全面與精準?
李昀蔚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11/30
當機器人被應用在教學場域,將如何轉變國中小學童的教育模式?
歐陽芳泉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副教授
儲存書籤
112/07/31
當「車聯網」之後,該如何避免方向盤被駭客操控?專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查士朝教授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10/30
如何打造高齡者也能懂的科技?掌握高齡使用者介面設計 4 大原則
盧奕昕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