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阿凡達式的機器人有可能實現嗎?

102/04/25 瀏覽次數 22022
據2012年12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情報會議」在《2030年全球趨勢:另類世界》報告中提及,虛擬化身技術將會有長足進步,未來藉助機器人技術之進展,虛擬化身可透過感應器,提供操作者觸摸、嗅覺和視聽等資訊,就宛如電影〈阿凡達〉中一樣。由此不禁令人好奇想問:虛擬化身與阿凡達有什麼關聯性呢?機器人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於2009年上映的電影─〈阿凡達〉,乃是目前影史最賣座電影,其以創新的3D電影科技,在當時造成極大轟動,也讓3D電影直到今日都備受注目;台灣導演李安也以3D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片拿下2013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阿凡達〉導演詹姆士柯麥隆所執導的電影中,多部都有機器人的身影:在〈異形2〉中,女主角雷普莉操縱起重機式的機器人與異形決鬥;在〈鐵達尼號〉中,尋寶隊也以精巧的水下機器人來搜尋鐵達尼號的殘骸。而除了阿凡達式的機器人外,電影中攻打納美人部落的帶隊上校,也駕駛戰鬥機器人與男主角化身的阿凡達對決。

回到工程面的討論,阿凡達是何種樣式的機器人?而它(他或她)可稱為機器人嗎?Avatar 這個名詞來自梵語,有「化身」的意思,是印度教神祇以肉體形式出現時的化身;在電影中,阿凡達指得是經過基因改造而能為人類所控制的納美人身體,男主角則透過作為介面的艙體,將他的意識傳送到阿凡達身上,所以我們看到的外表是阿凡達的身體,但其內在是男主角的心智,以此觀點來看,阿凡達確實是男主角的化身。這概念類似於電影〈獵殺代理人〉所提出的分身機器人,只是〈獵殺代理人〉中的分身是神似本尊的機器構造,〈阿凡達〉則進化到生物體結構,高度提昇了分身與人類的擬真度。

以工程眼光來看,分身機器人就是一種遙控機器人系統,因為機器人不是利用程式自主運作,而是完全依靠使用者的意志來動作,因此遙控機器人系統的成功與否,高度仰賴使用者與機器人間的連結;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連接介面,其資訊的流通程度非常關鍵,能否讓使用者有身歷其經之感,以現有的遙控機器人系統來看,要觀察的就是彼此之間的網路是否順暢,有沒有讓使用者能進行高效率操作的操控系統,以及遠端機器人所處的環境可否能擬真的呈現在近端使用者面前等;前文提及之〈鐵達尼號〉中的水下機器人,即是一相當成功的遙控機器人系統,電影以寫實而非科幻的方式來呈現它的操作過程,意味著這樣的系統是已經存在,但以技術上來看,水下機器人若欲幾乎完全無延遲地忠實復現船上操作者的動作,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水下遙控機器人系統仍受限於水的阻力、光線的影響、以及訊號傳輸延遲等的限制;完全無縫的操作,至今仍充滿挑戰。

2012年已有用人類思想控制機器人胳膊或輪椅的研究,2013年4月也有學者共同發表透過人類思想操控動物行動之研究成果。諸如像阿凡達式的將人類心智注入遙控生物身體當中,確實是遙控機器人系統的完美典範,但其可行性也許真要等待2030年代人類的未來技術才有可能真實無縫地呈現吧!(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