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2050年 全球沿海城市將因洪患損失上兆

102/10/18 瀏覽次數 5960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在8月刊登了〈未來主要沿海城市洪患損失〉(Future Flood Losses in Major Coastal Cities)報告,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正在進行的政策研討計畫的一部分,其目標在於如何落實政策以應對氣候變遷與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洪患威脅。這份報告根據現今與未來暴露於洪水威脅之下的人口與財產進行全球港埠城市面臨洪患威脅的排名。
 
在報告中計算了全球136個大型沿岸城市在現有的防洪設施下,現今與未來的洪水損失。2005年全球的平均損失為60億美元(1800億台幣),然而到了2050年,由於各國未來的社會與經濟成長,將有更多的人口與產業活動往沿海大城市集中,洪患損失估計將飆升到520億美元(1兆5000億台幣),然而這個估計值甚至尚未納入氣候變遷的影響。
 
根據洪患損失總量的風險排行榜中,無論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城市都榜上有名。名列前茅的城市分別為:廣州、邁阿密、紐約、紐奧良、孟買、名古屋、坦帕、波士頓、深圳、大阪、神戶以及溫哥華。中國與美國的沿海城市都面臨高度洪患威脅,因為這兩個國家許多沿岸城市匯集大量人口與資產,但同時防洪標準卻低得可憐,導致排行前四名的城市在2005年便占了全球洪患損失中的43%。
 
上述的損失總量是衡量風險的一種方法。另一種則是衡量每年洪水帶來的損失佔該城市總資產的比重,這便與各地區的脆弱度相關。若採用第二種方式,城市洪患風險排名大風吹,現在中國廣州、厄瓜多的瓜亞基爾(Guayaquil)、越南胡志明市、象牙海岸的阿必尚(Abidjan)成為風險最高的城市。
 
為了衡量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研究報告推估2050年全球海平面會因為冰層融化而上升0.2〜0.4公尺。此外,報告指出136個沿海城市中有高達四分之一位於河口三角洲,面臨因為超抽地下水而加劇的地層下陷問題以及地區性的海水面變化。
 
這份報告的重要意義在於,現今的防洪標準總是依過去的狀況所設計,並未考慮氣候變遷的影響,即便未來海平面只有微幅上升,由於防洪設施缺乏對新情勢的防禦能力,將導致洪患損失飛漲。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若是持續毫無作為,每年全球的洪災損失將增加到1兆美元(30兆台幣)或更多。因此,全球主要的沿岸城市不得不正視這個威脅。而此研究報告也指出,從現在起,這136個主要沿岸城市,每年總計需要耗資500億美元(1兆5000億台幣)來提高城市的防洪標準或是治理洪水,才能應付未來的威脅。
 
「這項研究顯示,包含海平面上升在內等諸多因素影響,全球沿海城市所面臨的洪水風險正在上升。」研究報告作者之一,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羅伯特‧尼可斯(Robert Nicholls)說,「因此現在急需開始著手規劃如何因應洪水威脅。」
 
但是即便有較好的防禦措施,洪水還是有可能發生,而且一旦發生洪水,損失的規模將大幅增加。報告的主要作者,世界銀行的史蒂芬‧哈勒加特(Stephane Hallegatte)博士指出,「任何剛性的防洪設施都有其限制,一旦防洪設施失靈,或面臨極端事件超出設計的防洪標準,城市的人口和財產仍然會受到損害。」為了協助城市應付災害,政策制定者應考慮早期預警系統、疏散計畫、更具彈性的基礎建設以及財政補助來重建城市經濟。
 
研究報告同時指出,今日還排不上危險排名的地區,未來仍有可能面臨遽增的洪水威脅,尤其這些地區的民眾與政府對洪水往往缺乏警覺。報告估計到2050年洪患威脅提升最多的5個城市為:埃及的亞歷山大卓、哥倫比亞的巴蘭基亞(Barranquilla)、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日本的札幌,以及多明尼加的聖多明哥。(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