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京都議定書生效了

102/06/05 瀏覽次數 9269
2005年2月中,「京都議定書」生效了。根據這個國際公約,2012年時,許多國家必須按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量5%。

地球大氣溫度在過去200年中不斷上升,許多科學家相信,主因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因為人為的因素而增加。不過,溫室氣體有許多種,二氧化碳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以量而言,二氧化碳占最大宗,因此最受人矚目。

大氣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大約占四分之三;甲烷只占13%,可是蓄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氧化亞氮只占6%,蓄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70倍。因此,畜牧業特別發達的國家如澳洲、紐西蘭,由於地廣人稀,二氧化碳排放量不高,可是甲烷排放量非常高。換言之,這兩國對於大氣溫度的影響,不見得小,因為牛、羊會放屁,屁中含有甲烷。

專家估計,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石油、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大約四分之一是被土壤與森林吸收了,而且土壤與森林的吸收量正在繼續上升。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多,會提升植物的生長速率。植物利用太陽能,以二氧化碳與水製造碳水化合物,釋出氧氣——這就是中學生物學課本教的光合作用。

也就是說,自然界其實有保護機制,不使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比率上升得太快。可是這個自然機制不可能永遠運作下去,因為大氣溫度上升後,土壤中有機物(生物排遺與遺骸)的分解(腐爛)速率也加快了。而生物腐爛必然會釋出二氧化碳,遲早有一天,土壤釋出二氧化碳的量會超過吸收的量。那麼一來,人為的二氧化碳釋放量就必須再進一步縮減。

英國有位科學家估計,大約10~50年之內,土壤釋出二氧化碳的量就會超過吸收的量,因此我們對於「京都議定書」一定要認真看待。只有認真達成「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吸收了足夠經驗,才可能設計出進一步減量的方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