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幻聽可能跟你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104/06/09 瀏覽次數 12659
不論幻聽的內容是什麼,幻聽較容易帶給人負面的情緒。(圖片來源:撰稿團隊)
 
不論幻聽的內容是什麼,幻聽較容易帶給人負面的情緒。(圖片來源:撰稿團隊)
2015年5月29日北投發生女童割喉案,案件兇嫌自述長期飽受幻聽困擾,導致犯下殺人案。

關於幻聽,人們對它的理解多半來自精神分裂症(現更名為思覺失調症)。事實上,精神醫學對幻聽的認識,也多來自於對思覺失調症病患的研究觀察。長期下來,醫療人員在詢問幻聽病患習慣會說:「你有聽到甚麼聲音嗎?這些聲音對你說甚麼?」但這樣的詢問方式已經預設幻聽的內容形式為語言與對話,因此,非語言性的幻聽,很容易在醫療人員引導式的詢問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被忽略。

針對幻聽主題,英國杜倫大學Woods等學者率先透過不同社群邀請有幻聽經驗的人填寫一份網路問卷,但未限制填答對象必須為精神病患者,從而開啟人們對非精神病患幻聽的認識。另外,問卷中部分題目是屬於開放式問答,比較不會出現引導式的答案,加上網路的匿名性,或許填答的內容會比較貼近真實。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幻聽現象較常見於有精神疾病的人,但有17%的答題者表示本身並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比起有精神病的人,這些人比較不會把幻聽與恐懼及憂鬱等情緒做連結。此外,與先前研究不同,幻聽除了聽到有人聲在說話,可能為特定一人、數人、或不特定人群的說話聲,還有一定比例的人會聽到非人聲的聲響,如:樂器演奏聲、電話鈴聲、喇叭聲、口哨聲、鑼聲、動物叫聲、流水聲、引擎聲等等。此研究發現,幻聽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是人們前所未知的。八成受訪者會聽到不同人所發出的人聲,內容以有清楚對話或單方面下指令、評論為主,較少是僅發出單字或簡短的片語。大部分人幻聽的聲音及內容和幻聽發生的頻率會隨著時間而出現變化。

研究中近五成的答題者表示,曾經歷非語言性的幻聽,意即雖然耳朵沒有聽到聲音,但幻聽者會感受到某種清晰、揮之不去的訊息。儘管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把它稱為一種幻聽,但五分之一的答題者,寧可將它稱為直覺或心電感應。這種現象與聽障人士,主訴其有幻聽的反應類似。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提到幻聽的同時,身體會同時出現其他反應,像是被電到或是有刺痛感,這種描述在先前的研究中極少被提及。關於第一次出現幻聽的年紀,以在兒童階段出現的人最多,其次是在青少年階段。

整體而言,幻聽比較會帶給人負面的情緒,即便幻聽訊息的內容是正面或是中性的。若出現幻聽時剛好在與人交談,會因聽不清楚對方說話內容,造成談話中斷,進而影響人際關係。另外,當幻聽的人聲很明確,人的行為比較容易受到幻聽內容的影響。有三分之一的塡答者表示可藉由服藥、改變環境等,來減低幻聽對個人的影響。總之,幻聽不僅僅是聽覺的問題,還涉及思考及體感,遠比想像中複雜。(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學習在雲端―揭開科學與科技的神秘面紗」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盧妍竹
審校:張惠博

OPEN
回頂部